每次看见 “青年人上山下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就好笑:城里找不到工作,难道山上有工作?乡下有工作?祖国有工作岗位很需要你、硬塞给你?

还不如直说,骗你们去荒山野岭埋了,解决人口过剩问题。
然后,转头又看见鼓励生育的宣传牌,我笑得更大声……

估计地方政府和学校心里都清楚,这些左右开弓自扇耳光的宣传牌,无非应付差事。人们每日经过,熟视无睹。

我校确实有“新时代上山下乡”的协议学生,但他们在签协议的时候早就锱铢必较谈好了编制和价码,等待毕业时兑现。并且,各方都准备了 “不兑现” 的plan B。

其实,我有时也觉得,是我自作多情了,说不定这几年的新时代上山下乡宣传口号,正是掩护那批协议学生的烟雾弹——方便他们去所谓的偏远地区,占个体制内编制,再托关系平调。

有的国外媒体,把【最近几年国内宣传的上山下乡】跟【1960年代的上山下乡】类比,这些媒体显然不了解今天的中国农村。

我不清楚近几年的宣传是什么意思,因为口号除了那四个字,没有其他可操作性的内容,而各地都把 “三支一扶” 之类早就在实施的事情视为 “新时代上山下乡”。

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是以下的叠加:1)1982年修宪以后逐步废除人民公社、名义上基层政权组织与经济组织分开,农业生产基本采取本村村民承包制;2)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2000年前后全国农村自发搞起来的股份制确定下来,后来又有一系列集体产权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固化股份等等)。

结果,村集体里,什么都按人头算,你是本村集体成员,你才是集体经济的一份子,才有土地,才有宅基地,才有股份……不可能莫名其妙空降一个人,到农村,伸手要田、要分红、要宅基地。

当前户籍制度规定:农业户口迁出农村,可以;但是非农业户口想迁入农村,必须在村中有活着的父母、夫妻、子女可投奔,并且经乡政府和村委会同意,比 “农转非” 难。每个村都把资产搂紧紧的,生怕外人占便宜。

上述前提之下,城镇户口居民即便自己哭着喊着要下乡,也没有村委会想接收你,更不会把固化股份给你。上山下乡的口号,如果不是为了给其他事情打掩护,那就完全是一句 “无厘头” 的口号。

顺便介绍三支一扶:2006年正式实施的政策,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援教育、医疗、农业、帮扶乡村振兴项目。期限两到三年,期限届满后可享受公务员定向考录,或事业单位专项招聘,或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加分。被骗去的傻孩子,三年期满后自己去找工作,关系户萝卜坑孩子则保研或直通车获得公务员/事业编。

关注

@Tuilindo 考上三支一扶期满后,如果没考上编或不打算走人,有些单位会继续跟这些学生签合同,相当于由“三支一扶”变成“合同工”

@huoshaoqigan 能签合同工也好,至少有份工作……现在很多地方财政没钱了,都在大规模清退合同工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