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早内容

《生活多美好》 

@xpihxb @zero 我看完啦!圣诞快乐~~

《生活多美好》 

@fvtict @zero 圣诞快乐!

我好像三年前看的,和新看差不多hhhh
感觉演员演得好,节奏也拍得对,我已经非常不理解这样的观点了,但猜到的结尾到来开始唱友谊地久天长的时候还是觉得这种时刻不错。
我也挺喜欢每次发生不幸时乌鸦在场的设定。

我确实是不相信了啊!也是故事为了陈述观点,讲得比较极端……?
比如男主和镇上最富有的人这种很天真童话的正反派设定hhhhh 反派更多是一个“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形象,除了最后昧下8000美元也没做什么特别直接的坏事。
比如我很不理解男主的弟弟为什么不关心他哥哥呢,弟弟难道不会知道哥哥想离开家乡吗,不会知道哥哥慷慨助人存不下钱吗,为什么直到结局之前弟弟几乎没有帮过哥哥啊我觉得好过分!

我还特别不喜欢男主不存在后的if线。他确实是个好人,也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但这种他不在了家乡都被资本主义侵蚀了,所有人都不幸福了,还是……与其说是蝴蝶效应,我觉得更像幻想…………

而且男主这种性格,直到这么多年后的圣诞节发生意外才开始崩溃……多亏了他找了一个伟大的体贴他的妻子。不然他这样的生活好容易出怨偶……

《生活多美好》 

@xpihxb @zero 哇!我都没有注意到乌鸦的事情,你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发现了乌鸦和不幸之间的联系吗?

“除了最后昧下8000美元也没做什么特别直接的坏事”——这是不是说明它反而不是极端的那种“天真童话的正反派设定”?因为在天真童话的正反派设定中,一般的反派不都是坏事做尽的那种吗?

你还会在意弟弟从来没有帮助过哥哥的事情耶,我得承认我从来没有往这个角度想过,不知道是不是你个人的某种视角的代入,总之辛苦了!对我来说,或者说我从我个人的视角下来看,留在家乡没有远游探险完全是哥哥自己个人的选择. 他父亲去世后,他完全可以固执地离开,哪怕他家的贷款公司被那个富豪收走,小镇从此民不聊生,大家过上了苦日子,那又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为什么一定要当那个拯救者呢?他为什么一定要继承他爸爸的理想呢?当他在实现自己理想和保护家乡小镇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就是把他人/大家的广泛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这两种选择我认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这终究是他个人的选择,没有人强迫他.

我同意 if 线非常像是幻想,因为只是没有这一个人而已,怎么可能连小镇的名字都变了?这不科学!

(你很喜欢用“怨偶”这个词耶,我就没有使用过这个词~)你觉得男主是什么样子的性格呢?

《生活多美好》 

@fvtict @zero 我不记得了……!

我想一下……!还是我描述不准确!
“资本家都是坏人”但“主角和主角父亲是为了大家在工作”形成的正反派对立,是像童话一样高度概括提取出来的。我是把心态调整到,“我在看的是一个童话故事”,才能接受“我做贷款是为了全镇人都住得起房子,这威胁了想要转租金的资本家”。

我不太喜欢这么说!我觉得我不需要代入才可以共情呀!(主要也是我根本不想代入这个男主角啊啊啊啊啊——)我是和朋友一起看的,我俩都都倾向于是导演为了在结局之前压节奏,于是前面没有让主角接受过多少来自他人金钱上的支持。小地方大家不互相帮一把吗?这不对呀!这个问题最不合理就在于弟弟。

他俩的事我是这么觉得的,毫无疑问他是被一次次意外挽留的,而之所以他被挽留了弟弟没有,是因为——我记得是高中毕业前父亲和主角对话或一次吧,他知道这个公司对父亲多重要,所以一直在支撑,是为理想?信念?或者父亲志向之类的东西。这件事不怪弟弟,不是弟弟的错。但第一次确实是哥哥承担下,大家原本约定好由弟弟承担的责任,所以弟弟才能走的呀。哥哥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去承担的啊,作为家人看不到吗?
弟弟结婚要离开,哥哥都是很惊诧的。说明两个人没有商量过,哥哥以为弟弟会回来接替他,但弟弟像是从不知道这个事。
再说回,他们家也不是一次危机了,他哥又是和他叔一起做生意,相当于之前每次公司危机,他们家公司危机的时候,弟弟都没有帮助呀……
我觉得这就很不合理!

是个好人。也是那种比较典型的牺牲小家为大家的人。

《生活多美好》 

@xpihxb @zero 哦哦,感谢更加详细的解释说明,我明白了,那还真的确实,这是一个像童话一样的故事,才有这样清晰明确的对立关系.

收到不喜欢,对不起妄加揣测你,谢谢你说出来让我知道~

你说前面没有让主角接受过多少来自他人金钱上的支持,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在哪些时候如果让主角接受到什么样的帮助你觉得才是合理的呢?至少药剂师送了主角一个大行李箱,别的地方电影也没有展示出主角需要帮助的地方呀~

你觉得弟弟最不合理的地方我还是不太能感受得到. 你说,“第一次确实是哥哥承担下,大家原本约定好由弟弟承担的责任,所以弟弟才能走的呀”,能不能把这句话展开讲一讲?按照我的理解,剧情是这样展开的:

哥哥比弟弟大 x 岁,哥哥高中毕业时,弟弟还在上学,所以哥哥先在爸爸的公司工作了 x 年. x 年后,弟弟就要高中毕业了,于是哥哥和弟弟商量好,哥哥先去上大学,哥哥上大学的这四年里,弟弟在爸爸的公司接替哥哥的工作,等哥哥大学毕业后,弟弟也在爸爸的公司里干满了四年,这个时候弟弟再去上大学. 就在弟弟的高中毕业舞会当晚,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了,经过董事会的一番讨论(也听了哥哥的一段演说后),现在有两个方案:

一,哥哥接替爸爸的工作,在公司里担任行政秘书长,公司继续运行下去.

二,哥哥按照计划去上大学,不接替爸爸的工作,公司则直接解散.

如果选择方案二,弟弟也就直接没有工作了,他只能在小镇里另外找一个工作干四年等哥哥回来再去上大学,这是最贴近原计划的方案. 但是哥哥选择了方案一,这个时候,哥哥上大学的钱就空出来了. 当然这个时候弟弟也能先留下,做之前哥哥的工作,干完四年再去上大学,但我理解反正有一笔去上大学的钱,于是就让弟弟拿这个钱去上大学了.

你先看看我的这个对剧情的理解对不对,如果大致不差的话,你觉得“大家原本约定好由弟弟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原本弟弟的责任是公司的职员,董事会让哥哥担任行政秘书长,弟弟总不能上来就直接担任行政秘书长吧!让叔叔担任董事会又不同意.

或者你觉得在这个事件中,弟弟怎么做会更合理呢?就把能提供一个人去上大学的这份闲钱用来改善生活,然后两个人都留在这个公司工作,让弟弟自己重新攒四年钱再去上大学吗?

(转下)

《生活多美好》 

@xpihxb @zero

(接上)

弟弟结婚:在 36:47,弟弟对哥哥说,他其实并没有接那个工作,他知道哥哥已经一个人扛了四年包袱,所以应该是决定回来接替哥哥的,并不是你说的“弟弟像是从不知道这个事”. 哥哥最终没有走,一是因为哥哥在弟弟回来办了个庆祝弟弟结婚的晚宴之后马上就跑去和玛丽订婚了,另外是因为战争爆发了,弟弟去参军去了;哥哥本来也要去参军的,但是他有伤耳,无法参军,所以也只能留下来.

危机时弟弟没有帮忙:银行突然催讨还债时,确实不知道弟弟这个时候在干嘛,是否知情,是否有提供帮助的机会;最后缺那八千块的时候,弟弟倒是帮忙了.

《生活多美好》 

@fvtict @zero 他这么说我记得,但是没有下文呀!而且哥哥问了弟弟的未婚妻,未婚妻的答复又不同。至少弟弟和未婚妻没谈妥、
我记得战争和哥哥结婚之间是有一段时间的。

哎我无意!我要再声明一下,我无意对弟弟做道德评判!我注意到他只是:我认为 导演为了铺垫结尾 前期一直在压节奏 前期没有让任何人在金钱上帮助男主。其他人包括弟弟这么多年来,明知他过得一般般还不帮他,在我看来很不合理!
放到弟弟身上是,我觉得哥哥其实对弟弟帮助很多的——即使父亲去世、结婚、战争都是不可抗的意外,但我还是会觉得,哎,我怎么说,是哥哥选择了让弟弟去飞呀。我觉得他对弟弟是有帮助的,并且是以自身梦想为代价(当然也不能说那么重,某种程度上是男主放不下公司)而在这种情况下,直到最后一次之前,弟弟没有在金钱上帮过哥哥,我觉得尤其不合理!

就,我朋友也会跟我说一声的啊hhhh 你最近啥啥情况呢,需要用钱可以跟我说。所以我觉得亲兄弟不应该这样!

我对压节奏的想法是,压完之后确实情绪更饱满。这表现出来他擅长编排故事,但我也会觉得故事本身不是个很好的故事,以至于他需要这样调整节奏。

《生活多美好》 

@xpihxb @zero 我充分理解并充分认同你不是在道德批判弟弟,同时我也想声明一下,我也不是在为弟弟做辩护. 只是你觉得“弟弟从来没有帮助哥哥”在情节上不合理,而我觉得没有这个情节.

首先,我必须认同你,这个电影故事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故事,节奏确实很不好,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的那种“时间跨度太长的电影”. 这种电影就是只能挑关键的情节讲,里面很多细节被省略掉了. 那么,弟弟是不是从来没有帮助过哥哥呢?我认为,我们不知道,电影里没有表现弟弟帮助哥哥的情节,那有可能是没拍,也有可能就是没有. 打个并不恰当的比方,我对弟弟疑罪从无,你则疑罪从有. 比如你提到,“其他人包括弟弟这么多年来,明知他过得一般般还不帮他”,弟弟很有可能也问候了呀,你现在过得怎么样,需要用钱就跟我说. 说不定弟弟真的给了哥哥几次钱呢?

就是说,我们的根本差异在于,你觉得导演为了压节奏,他这个故事的情节里弟弟就没有帮助哥哥;我觉得导演为了压节奏,或者说为了渲染哥哥的辛苦,就没有拍弟弟对哥哥的帮助.

是的,结婚到战争期间有很长时间,玛丽在这期间还生了俩孩子呢. 我提到战争是想说,本来借着战争的机会去参军也是一个能够离开小镇到其他地方去的途径,但因为伤耳也无法利用这一途径.

《生活多美好》 

@fvtict @zero 了解了!我确认了!我们的一致点在于:导演为了压节奏没有拍弟弟对哥哥的帮助。

而我们的分歧点在于,没有涉及的角落里弟弟有没有帮助哥哥。
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很严谨的!!我是这样,我觉得没有拍到也没有提示的角落情节,它对于电影意义不大。讲一个虚构故事时,挑什么讲什么不讲,这就是导演的一个处理过程。我觉得作品是经过挑选处理后东西。确实弟弟很可能是帮过哥哥的,但导演认为这件事不重要。这件事没有入镜,是不合理的。(这也是我们一致的结论)

我觉得是你更客观更宽宥!你会尊重这些小角落!我把作品看作了一个包装完好的东西,所以只关注了它展示的。背景情节在导演的想法中是否存在对我没意义,有没有入镜才对我有意义。
说来说去我感觉我俩这次也!没有分歧啊!(不是?

《生活多美好》 

@xpihxb 哈哈其实是的,初看上去分歧很大,但经过我们的抽丝剥茧,找到最根本的差异点后,就觉得没什么分歧了,或者说是我们关注重点和表述方式的差异~

今晚看《阿诺拉》,好期待啊!

《生活多美好》 

@zero 好耶!本体归来hhhh

对的对的!!!看!!

《阿诺拉》 

@zero 我对这部意见有点大hhhh 但还停留在比较情绪化没有形成观点……您讲吧啊啊啊您先来!

《阿诺拉》 

@xpihxb 我也觉得这个电影一般般吧,比较喜欢前半部分,两个人毫无顾忌、无忧无虑、开玩笑一般地就把婚结了,他们在拉斯维加斯的那个镜头,像童话故事一样的,无比绚丽. 俩人一个 21 岁,一个 23 岁,家里又有钱,就很喜欢这种因为年轻因为有钱所以可以不考虑后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冲动. 同时我也喜欢他们两个人做完爱之后,男生拿起游戏机就打,女生依偎在他的胸口上,表情是那样茫然和空虚. 诺大的房子了无生气,有钱人华贵堂皇的一切都顿时显得那么无聊,那种在“爱情”和冲动背后的、两个人肯定最终不得不面对的、女生隐隐约约有所察觉但男生毫无察觉的那种空洞. 因为他们两个人看上去也完全没有共同话题,就是突然的上头,当然或者也另有所图,那种童话故事背后的真实的东西,我觉得导演也表达得很好.

我很乐意听听你的意见,情绪化的表达也没关系!但如果实在很生气,一想到这个电影就生气,我们直接跳过就好!毕竟看电影是为了开心嘛~

《阿诺拉》 

@zero 是的是的,两个人对话比较萌,拍法也特别梦幻童话,把性拍出了那么一点让人眩晕怀疑是爱的东西……然后结婚那么快,哎。

还好啦!我要聊的,是我很乱找不到头hhh

我讨厌的地方有很多。中段吵吵闹闹的剧情甚至相对还可以,打工人无奈全城找少爷,那种烦躁啊对话的焦虑呀,以及已经在埋伏笔的男二女主感情线,都还可以(不过我觉得中段过长了,蛮影响电影节奏的
前段的话,整个都很讨厌。我以为它像风月俏佳人,但很明显不是。就像你说的,更多是冲动的爱情,他们的恋爱非常地浮华(?),床上,聚会,闹腾的,兴奋的,他们其实没有心动呀,只是坐在金山上痛快地爽过。但要说电影试图在批评,在现实主义,也没有。我就在这种不清不楚的态度里难受得不行……导演对性工作者的工作完全就是浪漫而梦幻的拍法,脱衣舞俱乐部灯光暧昧,女性展示身体仿佛放下一杯水一样自然,镜头完全是美的,女主上班加班甚至不带半点班味,仿佛主动点就可以开始享受一场有钱拿的性爱。电影对一切drama的尴尬的事都那么坦然,对乳房那么坦然,但却在回避阴茎和性工作者的难处。女主进不去小妞电影,她又没有爱,还得男二拿爱来救赎她,可她也进不去现实电影,她的痛苦没有被看见。

噢这么说中段也有我很讨厌的。我觉得画面上一直在对女性实施暴力呀,就算女主重重地反击,但用喜剧的拍法那么漫长的时间就是女主被施加暴力我感觉好不适 :blobcatmeltcry: 两男的合作一下把人捆了就行了吧?可以描写挣扎和挣扎喜剧,但为什么要那么漫长而且是带暴力的很近的身体接触啊,女主的声音是嘈杂的吵人的不愿被听到的,我作为一个女的看得好不安 :blobcatmeltcry:

后段,后段我可能没什么力气了hhhh 就可能前面就这样了,后段已经心态平和。爸妈带人走和男主翻脸意料之中,结局看得好复杂,它的安静、冷淡、和讲述的完全与前面的大段电影两样,是非常突兀的一笔白色,这点很好。但又,但它讲完又很俗hhhh 就感觉,怎么又是这事啊。怎么又是性性爱爱,怎么风尘女还得被这个男的教什么是爱。
我会希望停到还戒指?或者就在车里聊聊天啊,拥抱一下之类。不要性也不要爱。我觉得那种时候,很安静的,互相理解一下就很美好了。

《阿诺拉》 

@xpihxb 《风月俏佳人》我没有看过,你说的是哪个版本的?1990 吗?

ok,我大概明白你不喜欢的地方了,还是比较能理解的~

“女主上班加班甚至不带半点班味,仿佛主动点就可以开始享受一场有钱拿的性爱”——女主的工作应该只是跳脱衣舞,不做爱的.

“女主进不去小妞电影,她又没有爱,还得男二拿爱来救赎她,可她也进不去现实电影,她的痛苦没有被看见。”——这句话没读懂,什么是小妞电影?什么是进得去进不去?她的痛苦没有被谁看见?你看到了所以应该是被导演被观众看见了,那就是没有被电影中的角色看见?这不正是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吗?

我们对结尾的理解似乎不太一样,我不认为男二对她是“爱”,更不认为这对于女主来说是“救赎”,更不是被“教”什么是爱这类的. 不过我也觉得停留在还戒指就最好了~

《阿诺拉》 

@zero 对!是一部妓女和有钱人的恋爱童话(?) 好几年前看的了。

去男主家里是属于出来自己接业务的加班吧?包括之后和男主约的一周!

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既没有在讲述女主的浪漫爱,也没有在讲述女主的痛苦……镜头又是那种?把女主客体化?(我自己的观感,不知道是否符合正经的定义)他把女主放哪里去了呢?
我知道她痛苦是出于我的……认识,导演没有拍啊。

男二不是想亲她吗?我以为的是,女主想通过性感谢他还戒指的行为,但男二更想和她接吻,意识到这点进而意识到拿性去回报爱的自己有点难堪,也是见到了被爱着是什么样子有点感动,所以生自己气、捶男二。
你是怎么看结尾的?

《阿诺拉》 

@xpihxb 好~感谢推荐!我抽空看一看!

我概念里的“加班”和“上班”是成对出现的,加班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超额上班,得和“上班”是同样的雇主. 如果你白天在超市做销售员,晚上又自己出来摆摊当老板卖东西,摆摊就不能叫“加班”.

另外,安妮多次强调,自己不是妓女,我认为这是她对她自己的工作的认知. 如果你认为她自己出来接业务、和男主的一周是加班,就相当于承认她这是在工作,如果这是工作,相当于是说她是妓女了.

你觉得这个电影很假不真实吗?女主就在电影里呀,它不是既讲了女主的浪漫爱,又讲了女主的痛苦吗?为什么你觉得都没讲呢?你觉得电影讲了啥?

我其实有点不太懂,对你来说,什么才叫导演拍了呢?你的认识来自于哪里呢?中段你讨厌的那些东西,让你不适的那些东西——长时间对安妮施加的暴力、无能为力的挣扎、毫无用处的尖叫(导演甚至拍了安妮的嘴的特写,这不正是把压力和不适传递给观众的一种方法吗),这些不都是导演拍出来的吗?如果按你说的,“两男的合作一下把人捆了”,如果导演拍成这样,那不是更没有把女主的痛苦拍出来吗?

看上去我们对结尾的理解差不多是一致的,但定性可能有点不一样?我觉得伊戈尔对安妮的感情还谈不上是“爱”,只能说是一些好感和支持;安妮感受到的也不是伊戈尔的爱,而是他的平等善意的对待和把她作为一个人的尊重. “救赎”和“教”这两个词有点太宏大了,就好像安妮的人生从此改变了一样,实际上远远没到这种程度. 不过问题不大,我也觉得这种安排显得很俗!

《阿诺拉》 

@zero No我没有推荐啊hhhh 我觉得那部电影一般hhhh

确实,你说得对。
这么一说,我是认为阿妮是妓女的……罔顾她的想法。我觉得阿妮否认,一个是表示她已经不再从事相关工作了,她现在是认真对待这场婚姻的,一个是她把脱衣舞者与妓女的边界看得很清楚,她并不是纯粹的卖色。
我这里混为一谈是我觉得都是性工作,都提供了性服务。不过我确实混为一谈了。

我觉得中段的暴力并不是表示阿妮工作中被剥削的痛苦呀,这段暴力是与因为他们的冲突导致的。
我没有觉得电影很假。
或许这么说,我觉得他拍得很浅。

(好感和支持就要接吻了吗……我接受不了………

《阿诺拉》 

@xpihxb 好的那我就不看了~

原来你说的她没有被看见的痛苦是她工作中的痛苦啊!那确实导演没拍,我想了想拍了这部分应该会好一点,她就有更多的理由和动机想结那个婚了~

我理解是可以的哈哈~好的我明白你的感受啦!

《阿诺拉》 

@zero 是的是的!

原来如此……!我还是不可以hhhh
好的接下来就是明年见啦!

《卡门》 

@xpihxb 我看完啦!

打听一下,电影 47 分钟那个非常经典非常著名的《卡门》配乐,你有印象在哪个电影里听过吗?去年我们一起看的电影里. 我就记得有一个我自己在家用投影仪看的电影里,有一个镜头的配乐是这首,就放了那么两句,是女主在大街上走路的时候,表现的是女主要去勇敢追爱或者是要勇敢做自己之类的,但我想不起来是我自己看的还是和你一起看的了……想了几个可能的备选《天使爱美丽》《还有明天》《伦敦生活》《神圣无花果之种》《魔幻时刻》但感觉都不对,所以想问问你有没有用过这个曲子的印象?

另外,上次我说的有一个电影里有一个女生本来弹钢琴很厉害,后来因为家庭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钢琴的,我今天和另一个朋友聊到,突然想起来了,是《灿烂人生》中的一个角色. 是和我另一个朋友一起看的,全都记混了 :0160: 但感觉电影作品中会弹钢琴的女性形象真的好多啊!

《卡门》 

@zero 啊啊啊啊啊啊我也感觉这首特别熟悉……!
可恶我是音乐白痴…………

《灿烂人生》是我的想看,一直因为6小时望而却步…………
确实!钢琴这个要素本身也很经常出现在电影里!

关于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聊的吗?我其实看得比较虚……
好几处他俩独处我看着也有意思,跳舞也好看我喜欢前面厂子那段,但我吃进去的剧情是有些散的,有点跟不上人物的情感。

《卡门》 

@xpihxb 我也没什么想聊的 :0120: 因为对我来说这种戏中戏然后还故意模糊现实和戏剧的套路实在是过于常见了,《纽约提喻法》《兰心大剧院》等等. 剧情上我也同样觉得人物的情感不太有说服力,卡门尚且还能够理解,就是玩玩吧,安东尼奥对卡门的那种一见钟情,我确实也是有点跟不上……

《卡门》 

@zero 是的,很常见了。比较新鲜的就是舞挺好看。兰心大剧院我没看过我记一下!
安东尼奥感觉是无意识爱上?发现没多久,嫉妒和恨意已经追上爱……(但确实没跟上hhhh

那下周见!

《探戈狂恋》 

@zero 救救我这部看得更迷茫了…………(明明是我往前倒两年很喜欢的东西……

我感觉这部好适合搬上舞台呀,好多场景真的很漂亮很令人动容。那种仿佛舞台布景一样的设计,用色又很大胆,情节也是这种注重感染力的。

《探戈狂恋》 

@xpihxb 你是说把整个电影搬上舞台吗?还是只把里面舞台的内容搬上舞台?感觉那些绚丽的颜色搬上舞台肯定很好看,但不知道还有没有电影的效果了,那些镜面之类的~

《探戈狂恋》 

@zero 整个!不同的媒介表达同一个故事肯定会有那种信息缺失,可以改编一下!

《探戈狂恋》 

@xpihxb 嗯~

来选一下接下来四周的电影吧!

@zero 摇摆少女(2004)、小妈妈(2021)、八两金(1989)、沉默正义(2018)
我翻了下你neodb都没标!

另外想问下Zero现在看在线多还是本地多?我试过象友推荐的video together插件感觉还不错哎,是文字发送后AI语音读出来!……我意思是有机会的话考虑一下一起看吧啊啊啊!特别有的片子和朋友一起看还好些,我自己看就 :star_empty:

@xpihxb 《小妈妈》我看过了,请再换一部!(neodb 毕竟我才用两年,之前看的没在这边标 :0120:

谢谢你的邀请,但我希望保持现状而不是一起看. 原因有二:一,一起看需要每周约一次时间或者固定出一个时间留给看电影,每个人就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安排时间,这很不方便;二,我更希望看电影的时候不聊天说话,每个人都先专心看完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再交流~

@zero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托斯卡纳艳阳下》挑一个!

了解!时间确实是比较麻烦啊!没关系那我们就还是这样!

@xpihxb 那就《所有的美丽与血泪》吧,替换《小妈妈》第二个看~

《托斯卡纳艳阳下》我好像在很小的时候看过 :0120:

《摇摆少女》 

@zero 我看到了你的批评!确实是氛围塑造(?先于人物塑造的一部。最核心的主题其实是,高中生们对一个事情感兴趣了,于是就很闹腾地100%投入。
我相对比较吃这种……而且感觉蛮乐的,在超市兼职的同时偷吃,去山里采蘑菇变偷蘑菇却意外地解决了野猪问题受到嘉奖(这块儿定格?分镜也有趣)。结尾确实好,少女们红着鼻子搭着雪摔进来好不容易赶上的,确实还是这么让人看了又激动又开心的演奏!不过我最喜欢结尾前,雪中大巴上的,就是很,兴之所至的。

想了下人设问题确实存在,比较边缘的角色几乎都简单。(只是我私心觉得这类女高梦想题材是该大家都来帮一把(?
人物比较有趣的我觉得就是男女主关系(打雪仗那里蛮萌),还有那位自己演奏得很糟糕的老师!我觉得也算是他参与了高中生们的练习,最后的演奏也是他的梦想实现时刻。

关注

《摇摆少女》 

@xpihxb 先问个问题:你觉得电影有主角对吗?你觉得哪个人是女主?为什么?

我应该就是不喜欢这一类的电影,就像我不喜欢北野武(比如《花火》),看这种喜剧有一种看春晚小品的感觉,让我感到非常尴尬. 角色对我来说都是太扁平化了,给每个人一个人设(比如一个女生爱吃),然后就大力渲染这个人设(她的每个镜头就都是吃东西),笑点在我看来也十分无趣,甚至低俗(比如这个爱吃的女生胖到撑开了裙子,然后一个过路的骑着车的路人就从山坡上滚了下去然后他还故作镇定的样子). 女生们从不喜欢音乐,到对音乐感兴趣了,这个转变也完全没有说服力,对我来说,我也不知道她们为什么突然就想买乐器了,但反正就是她们就是要买乐器就是要组建乐队,可能就是导演需要她们对音乐感兴趣吧.

我就此打住啦,总之不是我的菜吧!

《摇摆少女》 

@zero (我这么描述是在偷懒!)认真讨论的话,女主是铃木友子。电影是以她的视角展开的,而且我记得是她第一个动的便当,也是她第一个买的乐器。她是最先表示出我要玩爵士乐的想法和决心的女孩。

我有些懂了,是喜剧的部分不好笑反而很尴尬,就会有种从故事中弹射出来的感觉!

《摇摆少女》 

@xpihxb 我本来以为这是一个群像戏没有主角,但我认为你说的很对,是以友子的视角展开的. 而且还讲了友子的家庭结构,包括她买电脑卖电脑那些,其他角色的家庭情况我们是一无所知的,更别提你说到的每件事都是友子第一个去做的.

《摇摆少女》 

@zero 对!也可能是一种叙事的选择?
我也觉得是群像,但更多是“这群年轻人”的群像,而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每个人都各有塑造的群像hhh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 

@zero 我看到有评论提到,这部传记电影什么都想表达,有点散碎。感觉和你说的问题有些许类似?

我这边看这个结构是这样的。Pain去博物馆抗议的事件是一个引子。进入对姐姐芭芭拉的描述像是一个人的人生导入,开始从她的童年讲述了;同时吊下一些小疑点姐姐为什么在不同的机构辗转最后自杀,以及姐妹谁是女主(可能只是对我有此问题?我开始以为女主是姐姐hhh)。最后结尾落了回来,揭开了姐姐为什么死。姐姐是一个很小的时候就敢于反抗的人,甚至发展到了自杀的程度,这对南绝对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反抗是南的初心,也是这个人物的重心。

简单导入之后是双线并行。南成长、结交不同的朋友、拍照片、办展览,这部分是她怎么成为艺术家,以及她决定成为怎样的艺术家;南主导的对XXX家族(忘名字了!)的抗议的发展,为什么抗议,为了抗议做了什么,抗议活动的进展。
在中段的时候我感觉,似乎讲述的故事有些分散,但最终最终的落点是相同的。我能感受到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见证了姐姐的死亡,在不同的困窘中开创性地艺术表达,这样的人就是会因为愤怒于药商的谎言而展开公开的反对与行动。这些事件都是在描述她。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讲述方法!

而且它的讲述结构为了直观地抛出南的摄影作品,而不至于让观众在幻灯片的切换中走远,先是做了分段,是南不同时期拍的东西,人像、主题(我记得有家暴,还有一段时间是性)与时间的关联非常密切。放的时候也是选了很风格化的bgm?插了视频与旁白,总之这部分完全不单调啊,我对我在电影里看幻灯片完全不排斥并且觉得这部分很想看!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 

@xpihxb 嗯,我同意你说的,这个电影在关于芭芭拉的讲述上有着很巧妙的设计,一头一尾给观众带来了很好的“解谜”的体验.

我觉得它散乱的地方其实就在于它的双线并行,一条线是她作为艺术家的部分,另一条线是她反抗 Sackler 家族的活动家的部分,这两条线实际上并不非常统一,也许在我看来它唯一的联系就是主角都是南这个人而已,然后它还把这两部分穿插着讲,在我看来还不如把这两部分分开.

其实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就是一个人有可能一生不止做一件事,ta 可能会做好几件事,还都是不相关的事,比如南既是摄影师又是活动家;比如 Sackler 家族除了给各大博物馆捐钱,还拥有一家药厂 Purdue,这也是两件不相干的事. 我看电影,其实更期待看到“一件事”,也就是讲一个故事,或者如果几件事能连起来,我也觉得是不错的体验,这个电影其实算是给南拍传记了,于是就成为我不太喜欢的那种“时间跨度太长”的电影,让我觉得没有重点. 我觉得更适合这个题材的媒介应该是一本书,或者是一个电视剧,而不是一部电影……

另外,我对南的主张也不是完全“赞赏”,其实也是对 Sackler 家族控制的药厂的错误要追责到艺术捐款领域. 因为就是两件并不相干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呢?

幻灯片的部分很不错,我也很喜欢,配上旁白,效果很好!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 

@zero 我明白了,感觉是我能接受以人物为中心展开的多个事件,但你其实更想看的是某个完整的事情或者一系列有关的事情。

你的问题有点新鲜!我没有想过?!我理解的好像是,大家愤怒的是这个家族为了赚钱不惜人命的行径,因此也对准的是这个家族。至于南应该也是,如果在自己的“主场”,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吧。
你说的就事论事我感觉是,最好也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只是事情可能到了抗议这一步,可能就事论事很难解决。就电影呈现角度看,似乎也是Pain发出了足够大的声音,导致博物馆们决定不合作,再推动对面谈话的。
不过这个确实!涉及得比较多?此类社会事件应该怎样争取自己的利益,我也没有一个大概标准。南毕竟也是人,她也确实可能没有做到“很好”。(写到这感觉她也不太在乎这个hhhh)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 

@xpihxb 是的,“最理想”这个关键词抓的是对的,就事论事实际上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 不过我想了想,可能在这个阶段,“有用、有效果、能唤起公众的认知”比做得“更加合情合理、更理想、更对、更好”更重要吧!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 

@zero 有可能!这个可能就需要更多的背景补充和其他理论支持了hhhh

那我们下部见?我申请跳一次春节!2.8聊!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 

@xpihxb 好!下下周见,春节快乐~

《八两金》 

@zero 好耶!
结尾我觉得很灵的是那首船歌(当然两位也演得很好啦但还是船歌更胜一筹!),还喜欢把送八两金那么重要的东西轻轻交出去了讲述得很克制……我也喜欢你提到的路上的旧船,你觉得它是什么意思呢?我第一反应是在暗示乌嘴婆婚姻的未来。但想起来之前父子对话提过,山上有雕着龙的船 的传说,感觉又是在说世事沧桑。

我不熟悉潮州,所以电影展开很多充实的细节:在床上过夜、木棉花树下、堵车的村路、大喊大叫的街巷、婚前准备与出嫁仪式 都看得很新鲜有趣。背景的墙上常常有涂口号。有一次细奀和乌嘴婆在前面边走边聊,背后是成群穿过的鸭子(还是鹅,分不清hhhh)。我特别喜欢这种细密的真实感。

我觉得这部电影里虽然爱情着墨多,但在故事上发挥的作用更像增色?细奀的移民身份刻画得最细腻感人。他对衣锦还乡的在意,不怎么会英语但强行胡扯(好喜欢两个人的自创时态语法hhhh tra过vel!ki过ss!);父亲不得不伪造家书,妹妹早就忘了当年吵架,心爱的小狗已经迎来了死亡。都特别好。

电影的分娩戏(虽然我感觉是不是不太科学有点粗糙呀但)拍得很不同?小时候看过一般就是对准生育者的声嘶力竭,这部乌嘴婆不得不擦好多好多血,抹得脸上也是血,特别特别惊人…………

《八两金》 

@xpihxb 我看到很多人提到《船歌》耶,但我不是很熟悉,第一次听,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依旧没有从任何隐喻或象征的角度理解旧船,仅仅是之前父子对话时提到的那个传说,说明台山之前是水底,后来才升到地面上的. 我喜欢这个结尾的点就在于,他本来是去追乌嘴婆去了,结果不小心追到了一个小山上,然后意外地看到了这个传说的一部分,有一种无心插柳的感觉. 而且正是这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主角也改变了观众此时的注意力和心境,主角和观众的注意力不再放在嫁出去与这里分别的乌嘴婆身上了,而是转移到了这个传说上,而这个传说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水底变陆地,那就是沧海变桑田,是几百万年这个时间级别的,就有一种心胸突然打开,感到人生渺小,在这样的时间尺度下,人生前路的迷茫、感情的曲折幽昏顿时就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比较接近你后面说的世事沧桑.

为什么说是潮州呢?那个只剩妹夫一个人蹲在房顶上的地方应该是汕头澳头村(9:35 对出租车司机说的),他们回的乡下是台山(29:51 搭船对船夫说的),我在地图上看了一下,坐船是很合理的,可以走南海. 网上有一些人讨论地点问题,可以看看:m.douban.com/movie/discussion/
说到这个,也是很巧,我前些天看了一个电影叫《六人 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里面就有至少两个中国人是来自台山的,那个电影重点介绍了台山是著名的侨乡,那里有非常多人去美国发展,我也是看了那个对台山这个地方有了印象,这次看《八两金》的时候很快就捕捉到了是在台山.

为啥你管男主叫“细奀”,我看的字幕里他是叫“猴子”/“瘦皮猴”的. 我的版本里有两条音轨,普通话版的和粤语版的,但是都和口型对不上……你那个是什么音轨的,口型能对上吗?难道是潮汕话、台山话之类的?

我觉得爱情部分的作用比“增色”还要更重一点,有点像是一条线了,但确实感觉很多地方意不在此~

我也没有看过太多分娩戏,但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不同?我不太懂那个接生婆的作用耶,感觉是纯纯工具人,难道是为了衬托出乌嘴婆的能干?

《八两金》 

@zero 我也是第一次听!不过音乐可能确实打动的人也很不一样!

我明白了!你描述的结尾那段很漂亮很有意境!

啊啊啊啊这可能是我糟糕的地理。我以为台山是山名呢………以为潮州是大地区名,查了下根本不是这回事!
仔细思索了下我会想到潮州这个名称大概来自他们去舞厅点了“潮州之夜”的酒。

我这版感觉口型能对差不多?我之前以为就是粤语版吧现在突然也不太确定了(对方言不很熟悉)。我看的这版,妹夫和男主第一次见面(13min左右),他说他是“细奀”。
给你链接:「Eight.Ta...aomi.mkv」,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6ac135tB1A~:/
链接:pan.quark.cn/s/c306ec7ee88a

我听的音轨是Audio2。

对的!就是他俩爱情是一条完整的线,但感觉并不是最重点,这个意思。

我也想不通啊hhhh 我觉得那个婆婆怪讨厌的,干嘛这样啊!还是那会普遍接生婆不把生育当大事?

《八两金》 

@xpihxb 我仔细对比了你的版本和我的版本,我的非普通话版和你的 Audio2 应该是同一条音轨(虽然不知道里面讲的到底是哪种方言),但是你的口型确实对得比我的要齐.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还研究出来一件事,感觉很有趣,可以分享一下:我注意到你的版本时长有 1:45:44,换算成秒是 6344 秒;我的版本有 1:41:23,换算成秒是 6083 秒. 而6083/6344 ≈ 24/25,我推测,应该是同样的一段素材,我这边是按 25 帧率压缩的,你那边是按 24 帧率压缩的. 我看豆瓣上标注的时长里写着,美国版 100 分钟,英国版 104 分钟,感觉很有可能也是因为美国电影院的放映机和英国电影院的放映机的视频帧率不一样,之后如果再出现这种英美时长有差异的情况可以拿出来算一算,如果都能符合这个比例的话就很有意思了!

@zero 哇😯!原来是这样?!好有意思啊……发现到这个的zero好棒!

好好好!下次看电影信息的时候顺带注意下!

《沉默正义》 

@xpihxb 我看完啦!这个电影选得不错,补了很重要的一节西班牙历史课,让我想起前几年看的《平行母亲》(也有重挖乱葬坑的一条支线),也为之前看的《饲养乌鸦》补充了背景~

《沉默正义》 

@zero 我也有看到短评提到《平行母亲》。
不过我看这部觉得太闷或者太重了,一部拆成三轮才看完,感想稀碎……想听听你的,您先讲!!

显示更新内容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