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女子的博文随笔,展现的生命力旺盛且健康,善意灵动兼具,觉得这种人生活中遇到挫折也只会归为极其偶然的不幸,非常快便能元气满满的复活。某些地方也透出一些思想钢印的痕迹,但也只应用在一些泛泛无用之谈上。虽然只是一扫而过的浏览,但依据这些浅淡印象我是愿意祝福这种人一生顺遂的。

现代金融的复杂程度,一个人的付出到底变没变成另一个人的福利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看到拿着无法证明的可能当作事实来“正义”攻击的话术,略有不适。

近些年如果只购买大品牌可能没什么感觉,但要是购买低价物品,会发现比之过去比例更高的问题,包括功能出厂便是失灵的商品,外观不洁净的商品,不耐用的商品,纯纯欺诈的商品,不确定是不是错觉。

南之町画风超治愈,但玩起来却没那么休闲,一道菜一道菜的试探顾客的喜好,太累人了。

自由的设计建筑类游戏如城镇叠叠乐之类的似乎叫好不叫座,可能是应用场景多近于无,再多的巧思仅停留在被你看一眼,另外缺少精美模版让人参考,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开发者和大多玩家一样多半是只有欣赏美的眼睛,创造美的能力可能不那么强。但这个赛道为什么还在蜂拥而入?

看了一些嘲笑学生思维或问题幼稚的,往往这种观点持有者多为务实者或相对的成功人士,这样对话近乎鸡同鸭讲,因为问问题的人并不指望对方精准解答问题,信任度一般的情况下,更希望的是在提供尽可能少的信息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宽泛的建议,然后在众多的宽泛建议中提取出共性来作为自身行动参考,因为内心要求的是宽泛建议,一般被咨询对象更集中在社会经验丰富,靠盲猜准确率也会比他人高一点的人身上。但遇到的往往是这种人既不愿做免费百科也更谨言慎行,态度往往是要么提问者摆出诚心诚意的姿态细说要么滚蛋。
其实“蠢”问题提问者看本书籍或访谈录什么的获得的参考多半更丰富,但活生生的人说出的建议在大脑的权重更多,才促使了这种飞蛾扑火的互动。

一款生活化的游戏,看评论有人列出了好多条缺点,但仍然决定尝试一下,因为还有评论的玩家述说了遇到的种种美妙与舒心,虽然多半玩后会因心态不一审美不一等个人因素找不到同感,但兴许会有呢。

有些争议的焦点是在行为本身上争吵,但行为本身的对错并不是固定的,就像在街上拉屎,当附近有厕所时此行为便是错误,反之便谈不上不对,像偷窃,因贪心公认是错误的,因饥饿便容易被人理解,所以行为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事人有无选择,有得选才配谈行为是善是恶,没得选对当事人来说无论干出什么都是无善无恶。当然是否真没得选的认定则是各种三观的碰撞了,毕竟有的观点中死亡也是一种选择。

曾有过当美食家的想法,觉得既能吃好的又能谋生是顶好的职业,但随后渐渐的感受到门槛,望而却步了,甚至在吃的上面比过去更敷衍了。

一看到年轻人被尊称为上古神兽或老艺术家,便先检索一番自己的记忆库,然后疑惑自己是否错过了不该错过的,不然怎么记忆老和别人对不上啊

显示更早内容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