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呓语 

改行之后从现在的角度重看jo突然懂了为什么说他画漫画像写日记一样……就是单纯的,字面意义上的,写日记。输入日常在脑内结合之后输出漫画。
活的角色和剧情会……相应的,自然而然地,吸引过来。像替身使者那样。

打字的时候都觉得有点魔幻的精神体验。但既然都确实有波纹了(冲击波科,在人体表面施打轻微的物理刺激能提升修复力修复损伤,比如好得很慢的骨折)那替身为什么不能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是真的呢,看不到的人看不到或者说不想看罢了。
像阿伊奴人的脖子背后的守护灵一样的存在。

当然也可以从修辞学,从各种心理哲学手法去解析,但只有有了成品之后才能从这些角度去分析。没有作者是想着我要加入一个弗洛伊德的隐喻来如何、我要放一个弑父母如何基督如何天主如何的想法去着手创作作品的。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也做不出好作品和好角色。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