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usiu
谢谢回复!但我还是觉得垃圾分类和您列举的其他几个例子有所不同.
人脸识别、封锁防疫、健康码出行的本意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更方便的选项,结果被基层人员懒政执行成了【只能】这样(大量例子);节约粮食只是一个道德层面的倡导,却被用来做了真正法规层面的处罚(封禁吃播).
因此我觉得这 4 个例子确确实实反应了“精神病”、“做得过激”、“踩过了界”.
但垃圾分类是出于环保考虑的、经过论证的政策. 它第一不是一个选项,居民无法选择不分类;它第二不是道德层面的倡导,而是作为一个城市的法规. 因此,我认为无论如何严格要求居民垃圾分类,都不是“精神病”,都谈不上“过激”,像您举的那个掐晕志愿者的案例我反而觉得是做得还不够,志愿者说的“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我也认为没有问题,不是“精神病”.
(下转下一条)
@siusiu
(上接上一条)
象友 @gorgeousglimmer 和您给的财新的新闻稿提到了后端准备不足的问题,这其实还蛮值得继续深入讨论的.
单看上海,上海作为率先试点,没有前车之鉴,后端不足的问题我想可以宽容,而且看到财新的那篇文章,上海应该是也没有料到湿垃圾能分出那么多,多过了预想. 现在离财新的稿子发布又过去了快一年了,不知道现在那些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
更进一步,我觉得很多事情,比如垃圾分类,在一切都准备好之前就直接开始,比起反复调研、原地踏步,是一件好事. 很多问题可能之前想不到,做一做就发现了. 像后来的北京等城市垃圾分类时就采用了更简单的厨余、其他分法.
在我看来,中国并没有一窝蜂地全国统一推行垃圾分类,而是在一点一点、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这样慢慢来,而且考虑到“如何分類、為什麼分類的知識,並沒能普及到大多數地區和百姓”,推广的顺序也是先知识素养相对较高的发达地区. 所以我不认同中国在“強推分類制度”,我觉得中国做得还好,没有很“激进”、“精神病”.
顺便一提:我认为垃圾分类“除了口號好看”以外,并不是“基本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欢迎进一步交流!
@zero @siusiu 實話說,為什麼分類和怎麼分類的知識,在我看來,在這片土地不只有老百姓需要學習。垃圾分類的意義在於把不同類別的垃圾以不同方式處理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增加資源回收利用率,就算要「因地制宜」,那也不是為了「找到這個地區的人們更容易接受的回收方式」,而應該是說需要“因地制宜”正是因為後端的處理系統暫時還不夠完備,所以能做到哪一步做到哪一步。
從利於生態環境的角度,我得說在我看來垃圾分類是一件結果論的事情,因此我甚至認為現行的分類的類別也不是非常有效,那也就而不是有民眾開始有這個行為(和相互監督的意識)就可以認為是好事了。
如果您的意見更多是在於「垃圾分類」這個詞條不應與其它的並列在「激進」、「精神病」的列表裡,那我現在暫時還沒去翻更多的新聞。上述內容是我去年上半年在做一個作業的時候了解到的,也可能有些過時,依據這些信息我會認為它是「形式大過實際」的政策。雖然您沒有提到您為什麼認為「並不是“基本沒有任何實際作用”」,但我想,現階段的推行如果說要有什麼用,大概就是訓練大家先聽話、先養成不把垃圾都丟在一起的習慣再說,至於以後會不會優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隨機事件。
@gorgeousglimmer @siusiu
我的本意确实是在于“垃圾分类”不应并列在这个词条里,但这一点可以暂时放一放,您看到合适的新闻再来补充即可. 您关于垃圾分类的其他讨论我倒认为很有启发,而且非常值得再继续深入下去.
我非常接受您“结果论”的角度,让我们谈论一些细节,看看垃圾分类政策改变了什么:
首先要确定一下垃圾分类前的状况,也就是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我理解有如下三点:
a. 中国湿垃圾占比多. 中国湿垃圾占比 64%,发达城市 70%,世界上其他国家湿垃圾占比仅 46%.
b. 目前垃圾的处理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两种. 但由于高占比的湿垃圾存在,填埋会产生渗滤液和沼气,焚烧则热值低易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污染物.
c. 【纯净】的湿垃圾可以好氧堆肥、厌氧产沼,都能有效利用.
所以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的主要思路就是干湿分离.
我之所以说,“並不是‘基本沒有任何實際作用’”也在于此,上海后端处置能力即便不足,也还是用它能力范围内的那部分针对分出来的纯净湿垃圾做了些事,不足的那部分也有效减少了湿垃圾占比,填埋可能渗滤液更少了,焚烧则热值上去了.
(转下条)
@gorgeousglimmer
(接上条)
参考文献是: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92085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413209/ .
我只是阅读过相关的材料,没有实地考察过,不知道实际怎么样. 但看上海的那份《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http://www.spcsc.sh.cn/n1939/n2440/n7267/u1ai206629.html ),如果属实的话,我觉得从结果上来说,是有一点效果的.
但到底我这个还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您之前的作业有一些实际的案例,不知能否分享一下,看看为什么“形式大過實際”.
@zero (其實正在寫手頭的作業所以只是大致看了下您貼的這份上海的報告)
作業倒也不是具體在研究案例,關於垃圾分類的這部分算是在展望最好的和最糟糕的未來情境,我在寫的時候參考的是來自認識的上海人的反饋。好的情境應該比較容易想到,我自己的習慣一直也是更多去關注不太好的、需要改善的那些情況,您提到的這個作用我之前確實沒關注到,看著感覺是不錯的。
比如,因為不同種類的垃圾只在固定的時間運走,上海有許多面積小的老房子,很難有足夠的空間在家中進行乾濕分類,如果必須有一部分要暫時留在家裡,就可能會有氣味和細菌滋生的問題。直到現在仍有很多居民會在晚上過了投放時間之後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前面,這一點在其它管控更不嚴格、落實更不到位的城市更是這樣,直接就隨便扔,或者一個滿了扔去另一個。與此同時,各個城市都有不少漂亮的宣傳標語,以及不匹配的分類垃圾桶。
我想困擾大家的乾濕分類的難度在很長時間都會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找到人們更容易接受且【有用(也符合國家的需求)】的回收方式」因此確實應該是在制定總體的政策時最優先考慮的事項,然後再可能像我之前說的那樣「因地制宜」、基於不同省市的後端設備來做一些調整。
@gorgeousglimmer 谢谢您的分享,原来您是这样考虑的!上海的定时投放和撤点并桶确实争议较大,北京应该是吸取了教训,投放是全天随时都能投放的. 我想任何政策的基层落实都是非常有难度的吧.
(您精准控制 500 字好厉害啊!我一写就超,最后不得不分成两条……)
@zero
https://m.cmx.im/web/statuses/105340928606615958
另外:
特写|上海垃圾分类半年:居委物业兜底 后端能力不足
http://science.caixin.com/2020-01-02/101500216.html
上海一女子拒绝垃圾分类掐晕志愿者 受害者:会将分类进行到底
https://weibo.com/1644114654/HCGFvhR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