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开头卡司表老大一个制片人“夏梦”……总觉得这人好熟啊……啊啊啊传闻金庸喜欢的夏梦吗?

原来《投奔怒海》就是金庸起的?!

@xpihxb 聊呀,不过后劲儿有点大,我得缓一缓,有点不知道该说点啥好……所以还是你先讲吧!

@xpihxb 看到你说你好像又有问题,你可以讲一讲你的问题呀,看看我有没有想到~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啊、最主要的想有人给我剖一下政治隐喻!
形容老板娘与不同外国男人的交往+最好的给了中国人,非常香港,感觉在投射香港。但影片里这种高压之下的环境感觉又非常文革,感觉又在投射大陆、

加上挺想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比如阮主任,他失败的革命是什么,我只能解读到是不同于越共的、更理想化的革命。

特别具体的问题好像也没有。是啊,劲儿好大啊,我都不知道从哪开始说hhhhhh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我了解了!实话说这些问题我还真没有细想过,我好像现在才知道你一般说你“看不懂”一个电影时你想表达的具体含义……我其实很少(也不太愿意)做这种太具体的分析,我就仅仅把它当一个普通的故事看,我害怕自己过度解读.(我也不知道是我这样好还是你这样好,也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的偏好不一样吧!这个话题也可以再聊~)

酒吧老板娘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我仅仅把她看作是一个经历丰富的真实的人而已,看你说她代表香港,这似乎是通顺的,我觉得是个有道理的解读. 不过这样说我就有个问题了,她说要去新奥尔良干到七十岁,这有含义吗?

你说影片的环境像在投射大陆,这我稍有不同的看法. 越南本来就也是走社会主义的国家,也是共产党领导,那么自然很多问题就会和大陆类似. 我不觉得这是导演故意的“影射”.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你上次问的《钢琴课》为什么故事发生在土著人中间好像差不太多 :0520: 都是挺怪的问题. 你为什么会对这种问题感兴趣呢?

阮主任的失败的革命:你是说夕阳下海边那场戏吗?我就纯字面理解的,比喻他自己的人生他自己不满意吧!觉得自己回到越南发展不明智之类的?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我也是你现在说才意识到这件事!!!

老板娘的话。我忘了是哪里看,这种关系经常也很适合作为类似国家间侵略或者殖民的隐喻。她几度辗转这个事我听到后是立刻想到香港的,或者回归故事,也可以代表越南这个国家的形象。

我感觉是我看了国语版!哇国语配音还挺不错的我就真的觉得好中国啊!
加上我对越南不了解……所以会先想到身边的。其实是一个飞速的跳跃?展示的是越共高压下的环境,可以发散到共产党政权下的环境,刚好大陆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需要就近的熟悉的,去参照了解。

这么一说我有点清晰了,其实是观影立足于故事本身,和,观影会发散——这个发散基于了作者想用故事来说什么,我在乱猜!
我觉得都还好!零老师很认真所以感觉问题一旦提出就会认真对待。但我是随便想想,想不到也没什么。我会把我能回答的打包起来作为当下感受、还是会回到作品,目的也是回到作品。
就,先探探脚,万一真的是作者有意呢!想不到“意”就会回到故事按照“无意”想hhhhhh

但感觉是会在讨论中给对方添思想包袱!!!我注意一下!!!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你一说确实,这可能是个常见的符号/意象吧!我理论方面实在是知道得比较少,我要虚心学习!

我看的是应该是原版吧,几乎是粤语对白,俩日本人之间用过日语,跟阿乐用过英语. 不过有好几个镜头的粤语声音也和口型有时间上的错位,像是后期重配过. 这确实可能是个原因,就是为啥你会想到是影射大陆,我就觉得不是故意的哈哈哈哈 :0090:

我也觉得都还好……那确实有可能是作者有意的!我好像想明白了为啥我不愿意具体分析,就是因为我无法和作者对话,我分析出啥也没法验证,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不爽,所以我就觉得这是无意义的事,所以我就逃避!我就不分析!我还打压别人,看不得别人分析 :0540: 能不能不叫我“零老师”,夏老师……?

好像确实是有点思想包袱,但我觉得这样不错!要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好像看完电影之后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0540: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对,所以我本质还是在自娱自乐……
笑死哈哈哈哈哈哈!但很需要你把我扒拉回来!这样对完答案之后我们的交集一般就!!是吧!!就很稳!!

我感觉叫Zero好生分啊……叫零好二次元啊……删删改改零老师!
零你的网上称呼一般是什么hhhh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稳!

我没有网上的称呼啊,就 zero 不就挺好的吗!zero 多好听啊!怎么会生分呢?要不你多叫叫(x
或者你给我取一个(x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那好!亲爱的Zero!!!你没有其他想说的吗!!!

其实东西还蛮多的,是咱俩都懵了加上现在又被我带歪了哈哈哈哈……那个抓壮丁最后卡车上把人当货运的场面!阿乐在尸体边上摆pose!阿乐死后身上盖了红旗!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噢噢噢还有阮主任那里上面我没回你,对的就是海边。是我觉得他整个形象都是颓丧的,他在海边那里说的话,像是他曾经对革命怀抱梦想,而对现状感到失望。
→这不是我要的革命。我的革命已经失败了。
就有这样的感觉。(我好像又自然发散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亲爱的夏,这个是原话:

革命革了半辈子,突然发现自己老了,而且仍旧是一个彻头彻尾殖民地的人. 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失败了.

我不同意你主要就是因为这句“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 如果这不是他想要的革命,他会用“成功”这个词吗?

那段夕阳下的逆光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人只是时代里的一粒尘,人的命运要靠自己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生在那样时代的个体,把生命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革命,几乎是完全丧失个人理想了.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不过我也可能说得不太好!他毕竟还是说了,“而且仍旧是一个彻头彻尾殖民地的人”,那他可能也觉得当前的革命比想象中慢?我撤回上面的话好了!

不知道现在越南还是殖民地吗?是不是早就独立了?什么时候独立的?我需要查一查……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查了维基百科:

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打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1976年国家统一。

你来看一看,这电影是发生在哪一年的?电影简介里说是越南解放后三年,这个解放就是1976年吗?这么一推故事发生在1979-1980年?而且这个电影是1982年的电影,好像也差不多?所以阮为啥要说“仍旧是一个彻头彻尾殖民地的人”呢?你咋想?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十六区向小朋友介绍芥川说芥川三年前抢先报道越南统一,开头国语字幕好像是1975年。(现在回看的粤语版没有字幕,不确定是不是1975。

应该是1978或者1979。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同意!!!!那就是已经统一以后了~

这么一看的话,阮主任的话还是很值得玩味的,似乎充满了比喻色彩:

革命革了半辈子,突然发现自己老了,而且仍旧是一个彻头彻尾殖民地的人.

有没有可能是说自己的思想还活在过去?或者是,他认为名义上的独立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哈哈我也不知道了!感非常感谢你提了这些很棒的问题,不然我也不会思考这么多~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是的。我也完全认可他活在过去。

没有!!!我觉得反而是我不会提问题+缩小范围!下次可以试试你来框定范围,让我开始,尤其是这么内容丰富的电影,我好像就直接自由地飞翔了……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NO!我只会跟随话题走,让我先说我真的完全不知道说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框定范围!我认为今天的讨论从头到尾都是一次精彩且有内容的讨论,还是你先这样自由飞翔一下比较有效率,而且谈到的“是否太过于发散”的问题也仅仅是就事论事,我没有觉得这样不好,请不要调整!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zero 好!!!我也觉得!而且思考方向上也是有不同,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哈哈哈那我下次努力框定自己的发散范围 :blobcatblush: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不用想太多,自由点就好!

下周末《神之山岭》?

万一剧透了呢先折 

@xpihxb 你好呀夏~《神之山岭》我看完啦,你呢?没有想到今天其实是工作日呢 :0120:

@zero 我还没看!!!你等等我!明天晚上!!!(是的是工作日呜呜呜

@xpihxb 哈哈没有关系,不用着急,你明天看了我们就明天讨论,如果明天没时间下周末也可以呀!提前跟你说,我还是相当喜欢这种东西的(指电影表达的主题),嘿嘿 :0180:

我看完啦!!! 

@zero 我也喜欢这个主题!这个电影好多空镜好好看啊,从看第一次登山那会我就!!紧张!!!能感受到好高!还有山风!这些人好坚韧!
我要是去看真人版肯定受不了 :blobthump:

结尾好难受啊……没有想到……啊啊啊我不喜欢这样在“终末”掺杂关于“人”的讨论。
羽生除了很独,不会讲话,其实他一直没做错什么也没对不起谁。最后还要他去面对这个道德难题……虽然看结构是首尾呼应了,但我觉得没必要啊,会让我觉得太残酷了……其实文太郎之后我已经不觉得他是会抛下同伴的人了。

说起来。文太郎那里,有给一个远处的镜头。紫色底色的很漂亮的山和天空。我那会走神在想,如果我是文太郎,我看到了这样美丽的倒悬的风景,接下来是不是也无所谓去死了。就是一瞬间,朝闻道夕或可死。真的好美啊,那会又很安静。

我看完啦!!! 

@xpihxb 我有两个问题:1. 什么是关于“人”的讨论?2. 羽生面对了什么道德难题?

我知道那个紫色的天空与群山镜头,确实很美!但如果是我的话,我还是更想要活着的吧 :0120: 活着才能看到更多美景呀. 在文太郎割断绳子之前,好像羽生已经开始打算抛弃他了对吧?我对这段的理解是,文太郎也知道羽生要抛弃自己了,所以自己主动来,省得羽生有负罪感. 这样理解是对的吗?

我看完啦!!! 

@zero 我有过一念之间这个想法……因为那里羽生最后一句是原谅我……
草我想过但我没想相信,因为羽生前面并没有表现得山穷水尽我总觉得不死还有救……但你的理解应该是对的 :blobthump:

难题是要不要救记者!救下他后他们不是有段对话吗,就是说因为救人已经错过了时机?所以我觉得他回头去救记者是做好自己再次失败的准备的。

关于人的讨论,就是关于救不救同伴的讨论嘛。年轻羽生是很认真地讲,自己会砍断绳子(大概是这个语境来着?)。按照你刚才提到的,文太郎那次他决定要砍绳子了,但文太郎主动做了这件事,他接下来都要为自己当时未做的被体谅的选择愧疚。现在到了记者,他又一次面对类似的选择,这次他决定要救。这就是关于他的,可以说自我认识转变或者成长的表现过程?其实结构上看是很工整的,但工整走向了这样残酷的结尾……我可能就是很难接受他最后因为做对这道题而登顶失败……

我看完啦!!! 

@xpihxb 原来你把这看作是一个道德难题 :0560: 不过电影没有表现羽生的犹豫吧,记者昏睡过去之后下一个镜头就是羽生把他拍醒了,万一羽生没有内心的挣扎呢?在我看来他当然是做好了必定会失败的准备才去救记者的,我甚至还觉得他挺坦然的. 好奇怪,你竟然能从中看到残酷. 难道是我脸盲了吗?那个流血慢慢把整个屏幕变黑的镜头是记者遇难的镜头(吗?)

我们似乎对这个电影所表达的主题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继续讨论前:你说的“终末”是什么意思?是电影结尾处的独白吗?

(在我的理解中,关于要不要救人是一个相当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我理解这个电影表达的主题是攀登的意义,也就是没有意义,就像人生本来也没有意义一样.)

我看完啦!!! 

@zero 终末就类似,是时候了,这种。就这次冒险是他长久的期待,现在是时候要去实践了,去圆梦了。这种关键节点的感觉!就是高考之于三年苦读,颁奖现场之于投入创作!

对啊,首先主要主题肯定是攀登。
我自己的观影体验是,其实在他一次次实际的攀登里,那些意义已经在其中了,在他的行动里是最有体会的。结局的独白是定论,说了出来。

综上这个结局前的部分我觉得很重要啊!!!一是羽生心之所向,一是为作品定音。
但我觉得最后的表现力有点弱,导致后半不如前半。

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最后又出了一道题。我说道德难题,是单论题目本身而言是难的。第三次羽生当然没有犹豫。这从结构上也是合理的,他曾经的选择肯定对他的心境添上了很沉重的东西,而正是这样漫长的沉重的时间里,他在后悔。如果有下一次,他一定会去救。
然后,果然有下一次了,他也可以去救了。
感觉是治心病类剧情的必经之路……我就是不满意在这么关键的地方,以失败为代价表现他的成长/解放/心病放下或者类似的这种……

残酷只是对我而言吧。
我觉得一个高驱动的人,努力了这么久,也想开了,几乎是破釜沉舟地最后一战了。结果时机错失了,登顶失败了。
我觉得这个事很残酷。当然也可以说是遗憾的美,也可以说正因为登山没有意义,享受的是过程,结果没那么重要,登山者就是即使面对失败也要继续自己的道路。这都是一种解释。
是我觉得很可惜。我想看他成功。

我看完啦!!! 

@xpihxb 我懂了!!谢谢你的耐心解释!“终末”指最后一次登山的最后那个阶段,或者说是在羽生做出选择(是不是要去救记者)的那一刻.

我好像是终于大概能理解你的意思了……我琢磨琢磨……你觉得对于羽生来说,救人与创造攀登记录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这是一个选择……就是说,即便对于羽生来说这个选择它很好选(因为你觉得羽生已经成长了,他有心态上的转变),但它仍然【是】一个选择. 所以你觉得这是一道题……

好有意思!!!!!对我来说,这些好像从来都不是题,对我来说羽生一直都没有面对过选择,开始时他会“选择”割绳子抛下同伴,在我看来并不是选择,而是他必须要这么做;最后他去救记者,对我来说也不是选择,也是他只能这么做,因为他已经变成了这样的人. 这个话题这么一想似乎非常哲学:是生活中的选择定义了我们是谁,还是我们是谁决定了我们怎么选?即“选择”与“人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我这个思路好像是有点不承认自由意志的感觉……我说不清……

让我来问这样一个搅混水的问题:你觉得羽生的成长/转变,是发生在最后的选择之前?还是之后?

我看完啦!!! 

@zero 是因为和你聊我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我现在也觉得我把这个事情看作了单独的两条线所以!!!但两条线是本应交汇的、

对。终末是最后那个阶段!(但不是那一刻hhhh

可能也有我思考习惯的影响。比如我在这里会觉得,救和不救是两个坑。年轻羽生跳了这个坑,结局羽生跳了那个坑。所以我会把这个事看做选择。我是横着看的?
相比较你的思考方式是纵向的,在每个时间点,羽生的道路是唯一的,那会的他决定了他只会这样走,所以不存在选择。

我觉得羽生早就转变了,记者那里只是给了他机会让他表现他的转变。

我看完啦!!! 

@xpihxb 啊!我喜欢你这个回答~

我看完啦!!! 

@xpihxb 啊!那好像那个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人性与选择应该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强行和事佬 :0120:

我看完啦!!! 

@xpihxb 啊!但是很难说!人性是什么呢?这里缺少定义……算了,我不想了……

我看完啦!!! 

@zero ……先埋起来!我相信肯定有先贤思考过!我们等着和他们的答案相遇就好了!(非常偷懒的决定hhhhh

下周呢!

关注

我看完啦!!! 

@xpihxb 简坎皮恩还剩三部(除去一部可能惊悚的):《圣烟》《淑女本色》《甜妹妹》,但我不确定你愿不愿看这些,这些都是她的早期作品,没有名气,评价也不是很高,就是说很可能会看了之后不喜欢之类的……除此以外我还有八九部侯麦没有看(如果有意看侯麦我们可以再详细对一下我们共同没有看过的). 还有就是零零散散的我没有看过的非常有名的电影,比如《小姐》《花样年华》,但太有名了可能你已经看过……总之可以先从这些里面挑两部,如果都不想看我还有一大堆候选可以提!

我看完啦!!! 

@zero 以上带书名号的我都没看过!
侯麦的我看过:四季故事,女友的男友,绿光,飞行员的妻子,双姝奇缘。

小姐和花样年华我都可以!是韩国的小姐嘛?不过稍等我去查查看简的那三部,她确实拍得很漂亮hhhhhh

我看完啦!!! 

@xpihxb 侯麦的对出来了(暂时只关注比较有名的那些):

你看过我可以自己补的:《绿光》《飞行员的妻子》
我看过你可以自己补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圆月映花都》
共同没看过的:《狮子星座》《O侯爵夫人》《帕西瓦尔》《好姻缘》《沙滩上的宝莲》

我看完啦!!! 

@zero 感觉可以排好久了哈哈哈哈哈哈!

我想看淑女本色!那这个,和小姐吧!你更喜欢哪个?下周先看!
(王家卫的片我好难懂我要跳过他……!

我看完啦!!! 

@xpihxb 哈哈发重了!听你的,先《淑女本色》

我看完啦!!! 

@xpihxb 那要不我来决定下!《甜妹妹》+《帕西法尔》,前者是简坎皮恩的长片处女座,后者是侯麦的所有作品中据说比较另类的一部~

如果别的你也想看那我就先留着不看,可以继续往后排,四周后、六周后……有哪些你不想看你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就自己一个人给看掉了~

我看完啦!!! 

@zero 甜妹妹是惊悚那个吗,我就是看了下感觉有惊悚的潜质就跳掉!

那可以淑女本色+帕西法尔!
稍等,我看看哪些给我留一留hhhh

我看完啦!!! 

@xpihxb 惊悚的是《裸体切割》,已经帮你排除在外没有写在这里了……不过豆瓣的类型也不一定准哈哈,我到时候看完了告诉你惊悚不惊悚哈哈哈

我看完啦!!! 

@zero 好hhhhh 谢谢!侯麦的看简介都还挺想看的……不过你自由地看就可!给我留一下《沙滩上的宝莲》!

我看完啦!!! 

@xpihxb 好,没问题!那就下周末《淑女本色》见,预祝它好看或者有的聊哈哈 :0120:

我看完啦!!! 

@xpihxb 《淑女本色》我看完啦!!!

我看完啦!!! 

@zero 我也看完啦!我想想……我最后觉得这是一个女人想逃开婚姻的束缚追逐自己的人生但不幸遇人不淑的故事 :ac_acg049:

我好讨厌他的丈夫。他的丈夫控制欲好强!控制梅尔夫人,控制女儿,控制女主……
沃伯顿伯爵决定离开后,梅尔夫人和女主对话很伤女主的心,转头她也在哭,她为自己去欺负女主感到痛苦;女儿最后拒绝女主离开的邀约,她觉得自己要取悦父亲;哎……

其实他们恋爱那会那个伞下吻还挺好看的。

我有点不太懂是,梅尔夫人作为奥斯蒙德的情妇,为什么向他“推销”了女主呢……

我看完啦!!! 

@xpihxb 这部电影出乎我意料地好,很开心我没有错过它~我很喜欢这个电影,这是我给简坎皮恩打的第 2 个五星!第一个是《犬之力》. btw,我觉得这个电影和《犬之力》气质有点像,你如果喜欢这个电影可以去看看《犬之力》~

我也讨厌她丈夫哈哈,观众都会讨厌他吧,感觉这是导演故意想要营造的一种心理恐怖氛围,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女主的处境~

黑白的花雨伞,很是浪漫呢!简坎皮恩似乎很擅长拍这种情调~

是个好问题!我也没有特别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答案,大概说说的话就是,梅尔夫人喜欢女主,也喜欢男主,觉得他们合适,就这么做了……我觉得她这个做法就很真实,就很像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一样,没啥特别的理由,就自然而然地那么做了. 硬要说的话,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得到女主的照顾吧?你是怎么考虑的呢?

我看完啦!!! 

@zero 我也比较倾向于希望她照顾女儿。当时想的是,这不就是个火坑吗,为什么要推喜欢的小姑娘进火坑!而且给我的情人介绍女孩子去成婚总有点怪怪的……现在想想可能我局外看得清,当事人未必意识到自己被控制。这么一来,觉得合适去推荐也挺符合的。

我想听听你喜欢的点!

我看完啦!!! 

@xpihxb “而且给我的情人介绍女孩子去成婚总有点怪怪的”:我没有这么想哎!我觉得情人关系并不意味着爱,在我看来梅尔夫人似乎是完全不爱男主的,她唯一爱的人是她的女儿——因为在和男主相处时,梅尔夫人游刃有余,看上去就是玩玩的心态,但谈到她的女儿(去修道院看望生病的女儿、爵士离开后和女主的对话、和女主对话后去和男主对话)时,她都无法控制地表现出脆弱.

我喜欢这个电影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异常真实,非常像是一个 19 世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具体就体现在人性的复杂、感情的复杂,最最渴望自由的女主竟然这样一步一步把自己困住,以至于无法脱身,它让我们反思“自由”到底是什么,是否爱情与婚姻就是自由的反面(尤其是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上看). 技术上也颇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我已经深深被坎皮恩的视听语言折服了,她的配乐总是一如既往地出色,这部电影里有三四个倾斜的镜头,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可能是我见识太少的缘故). 还有就是符号化的那些象征和隐喻,玻璃杯里的蜜蜂;问女主过海峡怎么样,女主先说很好,然后回过头又说风浪很大;修道院梅尔夫人背后的耶稣……我挺喜欢这种的,觉得挺艺术(

我看完啦!!! 

@zero 啊你总结得对!另外两次我也有感觉,特别是第一次她见女儿就,不知道怎么去关爱她、不敢越界之类的手足无措感。是我没意识到,爵士离开后她和女主对话那次也是因为女儿。啊啊啊我想当然地以为梅尔夫人也是希望女儿嫁给真爱的。这么一说,是啊,梅尔夫人那里,爵士才是良配。

我觉得你每次都有比我更细的地方!我把事件连接得太轻率了……在女主未婚时,我还觉得自由和婚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但当女主走入婚姻时,婚姻就变成了需要逃离的东西,变成了自由的反面。
这么一想。梅尔夫人可能也是曾经的女主,她初次登场真的好有气质,静室弹钢琴的夫人。但她会说,有些时刻(哪个音乐家来着)也安慰不了。会在和女主聊起梦想时有所慨叹,说自己有野望(类似的,再一次记不太清),太大了而难以实现。
而女儿也是思考你提出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角度。我觉得女儿是最不自由的那个,她已经不去寻找自由了。但她的不自由并非是婚姻所致。

这几个镜头我当时都有看到!你这么一说才!才联想起来!

我看完啦!!! 

@xpihxb 梅尔夫人可能也是曾经的女主:我完全同意!我觉得梅尔夫人也是一个自由的人,这么一说我会觉得她女儿是她自由的终结~

关于女儿是否是最不自由的人:我觉得很难讲,女儿毕竟只是个小配角,我们观众能看到的都是女主能看到的,我们连她和罗切尔(那个小伙子)的相处细节都完全不知道,她很有可能特别聪明,心里有自己的想法,表面上取悦父亲,实际上可能也是很追求自由的人呢!(女儿和女主对话时,说一点都不危险那里,你不觉得女儿其实也挺有主意的吗?)

这么一说,我发现这电影里的配角都很棒,没有工具感,无论是女儿、那个养宠物的贵妇人、还是表哥,他们每个角色都很丰富、很立体,能想象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困境,这也是我觉得这个电影异常真实的地方.

我看完啦!!! 

@zero 我现在在床上了我出不了被窝等我明晚上去找找那句话!!!
应该严谨点说,女儿是追寻自由的路上障碍最多的,而我没有找到她观念的觉醒。女主和奥斯蒙德哪次见面,他把女儿抱着,指尖很色情地滑过女儿的手腕。那里使我好震惊!但女儿就,习以为常的样子。加上女儿后来表现得一直很顺从。她的恋爱好像几乎是她最大程度的叛逆了。(不过我觉得那小子也不是良配不嫁也好。但女主邀请她的时候,可能是小高潮的关系,我自己很期待看她俩一齐出逃。但女儿很平静地拒绝,我就以为被洗脑成功了。我明天再看看这里。

你说女儿是梅尔夫人自由的终结,是的,真的是这样 :blobthump:
对。包括女儿的男友,女主长期的追求者也是。很看性格的。其实我觉得很难说哪个男人是良配。表哥可能是最好的,但总觉得没来由地差点什么……其实我觉得当我在想哪个男人是最好的,可能就是不自由的开始。这意味着找男人好像成了必做的题,不是这个就要那个。哎,其实我挺喜欢最开始,我那会好期待继承一笔财富的女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就像你说的,现在的展开,好真实。

我看完啦!!! 

@xpihxb 你说得太好了!女儿在追求自由上确实是有非常大的阻碍,她爹实在是控制欲太强. 再一对比女主,她爸爸妈妈都死了,没有人控制她,还有人留给她大笔的遗产,但在这种能够充分追求自由的条件下,她也有追求自由的意愿,最后还是把自己困住了……挺值得思考的……

我来帮你把那段摘录一下:
> 沃伯顿勋爵不会为了取悦爸爸而求婚的. 哦,不,没有危险,没有危险,就好像他对我说,“我非常地喜欢你,但是如果你不高兴的话,我就再也不说了”,而且其实他也不爱我. 不,没有危险.
> 潘茜,你必须跟你爸爸说.
> 我宁愿不说.
> 你不应当让他抱有幻想.
> 他有幻想对我有好处,他就不会答应别人的求婚了,这样对我很有利.

女儿平静地拒绝那里,我又重看了一下,很难讲……她说她思考了很久,决定不要让爸爸生气,你说她被洗脑成功了,那也是有可能的. 但我的第一直觉会觉得她说这话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女儿可能也是权衡了利弊才这样做出决定的吧,这么一看她好像确实没有把自由放在一个最高的高度上~期待你明天看后再来分享新的感受!

我看完啦!!! 

@zero 噢这里!我记得这里!我当时以为是,女儿有个转变过程,是一道弧形。她一开始是在父亲的掌控之下,后来恋爱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在宴会上一边倒茶一边聊天已经在试探了,到那里她明明知道沃伯顿不喜欢她但还是与他往来就是在为自己谋划。但这些在她被打入修道院后,就,她的思考角度又回到了“我应该优先考虑爸爸”。

不过还是!正因为她的情况比较复杂,我觉得她选择静待时机也是完全合理的!等我!我明晚再把这两个场景都看下!
谢谢你 :blob_cat_snuggle: 你还帮我摘出来 :blob_cat_snuggle:

我看完啦!!! 

@xpihxb 你明天看完后主动点说哦~

我看完啦!!! 

@zero 好hhhhhh 我积极地来!

我看完啦!!! 

@zero 我看完了!我之前认为女儿被洗脑很重要的一点是,女主问她,你思考了什么?女儿说,我一定不能让爸爸不高兴。

这会从头看。当得知女主要离开,女儿问女主,不回来了吗?还说,不要把我留在这。
是当女主递出邀请后,女儿很小心:是爸爸让你来问我的吗?

我觉得她这会清楚爸爸对女主的控制,也清楚爸爸很危险。但可能出于什么考虑最后还是没有跟着女主一起走。

顺着想,首先女主没有说之后不回来了。如果女主之后还回来……女儿这个决定可能会招来更糟糕的后果。如果女主不回来,女主也有一定的几率继续下一场婚姻,女儿有一定可能遇到下一个可怕的父亲。
这么说,女儿可能是,在这里做出了相对保守且安全的决定了。但她应该没有被洗脑。

显示更新内容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