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早内容

《小树的故事》 

@zero 我正在!还有一小时半看完!

《小树的故事》 

@zero 感觉有点像海蒂……?比海蒂塞的东西多一点点、

前半段看得很开心后半段很着急hhhh 感恩节表演才把小树放出来好讽刺……话说表演的是印第安人出于感激送来了食物是不是也是在扭曲事实啊?查了下感恩节起源只是说原住民帮助了清教徒。
不过演到那里的时候,台上印第安人分享食物给外来者,台下的小男孩特地留了食物给小树。好好。

好喜欢前面,前面真好。小树把自己埋到落叶里晚上小狗带着爷爷奶奶找到他,还有送青蛙给柳树hhhhh

这块的背景不太了解啊!关于酒。还有为什么小女孩爸爸会这么讨厌印第安人?

《小树的故事》 

@xpihxb 啊确实有点像!但也还是有很多不一样……

确实挺讽刺,最后就直接出来了,也不用再检讨错误了,而且我感觉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没啥错啊,更何况他说的听上去还挺有道理的 :0120: 是的,表演应该是那种洗脑性质的意识形态表演.

哦!原来那个人的名字是“柳树”的意思!我用的字幕就音译了他的名字为“威娄约翰” :0120: 柳树这个人还挺神秘,他是真的会魔法吗?似乎前面他凭空消失了,爷爷去学校找小树也是因为柳树听到了小树对天狼星说话.

背景我也不太了解,印第安人好像就是挺喜欢喝酒的吧!小女孩爸爸那里我也说不上来,可能这就是种族歧视吧!

《小树的故事》 

@zero 是的!不太一样!比如这部有意探讨生死,虽然讲得不深。但我还挺喜欢爷爷戴上帽子说后会有期,好牛仔啊!
只是说第一感觉,特别是那种山林生活啊,和爷爷奶奶的这种氛围让我联想到、

我觉得他能认出来很棒啊!明显是老师不知道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找了个图!

哪里消失了?
我也觉得有点,像故意在把柳树的形象神秘化。单说这个情节,作为亲人应该是能想到小树待在这类寄宿学校不会太适应,节日时来探望也很合理。但剧本把这个契机安排给了柳树、

应该是的……哎小朋友之间就很好,小朋友就不会想那么多、小树怕伤到她不知道怎么开口说牛的事,小妹妹听完很难过还反过来安慰他、

《小树的故事》 

@xpihxb 哦!原来那句话是“后会有期”!我不记得爷爷说过这句话于是刚刚又去看了一下,我这个字幕翻得好差啊,那句话就翻成了“看着你”……完蛋了,我用的字幕好像翻译不太好!这就已经出现两个问题了(

那个图不像是老师自己找的,可能是政府给发的教具,我实在是不理解那个老师为啥那么火大,我猜可能是因为“交配”听着太粗鲁?

消失:炉边谈话后,25:43,小男孩一转头,椅子空了. 而且初次见面时,介绍也说,he has the magic.

那个小女孩儿很好!而是道歉式安慰耶,说,对不起,世界上不应该有人骗你……我听了心都化了(

《小树的故事》 

@zero 还好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应该不会有太多误会!(我是在茶杯狐搜,把前几个资源网站通通点开,一个卡了换一个,今晚虽然只换了一次但还是点开好多不记得看的是哪个了没办法找是哪家字幕……!!!

她认为被挑战了权威?学生本应该听话地按照她的剧本反应。小树不仅没听,而且还说的很“粗俗”,她没有不加求证的心态可能觉得小男孩生事吧!在课堂谈交配哎!
相比之下爷爷奶奶真的超级会教小朋友!

嗷嗷嗷想起来了,我当时也觉得很怪,还以为是拨快了时间。那应该就是!柳树有点像旧部落的祭司啊!

还是流着泪说的我也化了……!

《小树的故事》 

@xpihxb 我是下载的资源没有字幕,于是在字幕库上搜字幕,那里只有两个字幕,我就随便选了一个,说是改了一些错别字的版本,改的主要是“的地得”.

挑战权威:有道理. 爷爷奶奶教育方式很好!感觉那个学校的老师啊校长啊什么的也有点歧视印第安人的样子.

啊!祭司!像!

《小树的故事》 

@zero 仿佛听到字幕作者:我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是的!刚来就不许他说印第安语!也很鄙视(?)印第安人用物命名的起名方式!

《小树的故事》 

@xpihxb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之前听故事 fm 介绍过的顾桃:mp.weixin.qq.com/s/QMrA6hb9w1b
他拍过一个纪录片叫《犴达罕》,你可以了解一下看看你想不想看.

最近上了很多新电影啊!比方《悲情三角》(今年的戛纳),《世界末日》(也是戛纳上映,颗粒无收但在北美口碑很好). 这三个电影你来挑两个作为后面两周的吧!

《小树的故事》 

@zero 我想看犴达罕!!!(还没看链接文章但看了下简介感兴趣!

好像犴达罕和悲情三角都比较down?那看《犴达罕》和《世界末日》吧!!

《小树的故事》 

@xpihxb 我也没看过,不知道会不会 down……

没问题啊,我想调一下顺序,下周《世界末日》,下下周再《犴达罕》如何?《悲情三角》我就自己看了,看了之后告诉你 down 不 down :0120:

@zero 好!下周《世界末日》!

我是根据短评判断的hhhhh

@xpihxb 我看电影前都不敢看短评的,怕被剧透……我一点剧透都不想要!哪怕是一丁点!

@zero 我是惯性扫一眼前几个,按照我的经验,前排评论一般不会出现剧透。但确实会有……定调的感觉?

都是各自习惯嘛!我觉得自己去体验故事的原生感就特别好啊!

《世界末日》 

@zero 嗷我那会睡了!

我没有看懂结尾,是还是决定离家出走了吗?
看得好难过呀,小朋友这种视角总是很敏感,因为世界单纯很多矛盾都被放大了……

感觉揉进了挺多话题。朋友那儿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对他们一家犹太人的种族歧视,还有教育。公办学校粗暴的教育、爸爸妈妈在他寄予的厚望但又——弟弟偷听到那段,他们好像一直觉得弟弟跟不上进度,他们也都不太在意弟弟的艺术家梦想。
外公走了就好难过。他们搭地铁,有个成年黑人男性过来对朋友说你进不了航天局(是叫这个来吗?)好难受啊,他一定也是被排斥了很多次才会有这样的体会,但又觉得很过分,成年人委屈于自身的境遇甚至听不得小朋友谈梦想。

《世界末日》 

@xpihxb 结尾是它没有讲清楚呀 :0120: 可能是离家出走,我会以为他是去警察局~

没错!儿童视角就是会这样敏感!我看过另一个电影,是讲校园暴力的,更是全程儿童视角,完全第一人称模式跟拍,叫《童一个世界》,电影不长但后劲儿很大,你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话题确实很多!也是回忆录性质的电影嘛!你有没有觉得它有点像《阿玛柯德》……最近两年这种回忆录式的电影好像还挺多,《上帝之手》《痛苦与荣耀》啥的 :0120:

他们还有对中国人的歧视性语言呢,点中餐的时候,那个“ching chang chong” :0120: 但那个时候大家还是知道不能歧视的,所以公开场合也会注意,很反映那个年代的美国环境~

他们公办学校那块儿跟中国好像也挺像的,老师太少学生太多的话只能那样了吧!

那个地铁上过来找茬的黑人我是真的不太能理解,他为啥要那么做啊?真的是因为听不得小朋友谈论梦想吗?

外公真是个好人,从爸爸在葬礼外面的汽车里的话就能够感受到. 我好喜欢他们玩的那个火箭啊!飞上去再降落伞下来!我也想玩!我赶明儿也要在淘宝上搜一搜(

《世界末日》 

@zero 去警察局搭救朋友吗?也有可能!!

只有一小时出头!我今晚就能顺带安排了!

是的。阿玛柯德更碎一点更庞大一点,也可能是主人公年纪导致接触世界体量有区别、
虽然是私人回忆录但感觉都是拿“经历”作为容器。没想到隔了文化背景还是这么有共鸣,就像你说的公办学校也很像我们这的,其实他爸妈努力给孩子创造条件只希望孩子发展得比自己好甚至为此焦虑也很像中国。

噢噢噢还有那儿!
我觉得不止是公立学生多的关系,私立老师开明了一些(他画不符合作业要求的画老师也没生气),但整体气氛又是另一种压抑。他那节心理健康课我就没看明白,感觉老师问得好生硬啊,而且小男孩那会其实是有点坦诚的,但老师并没有及时处理……
私立的环境可能和那会美国梦也有点关系?“既然你有机会可以把握并通过机会来争取未来,那你就该务实地去做”这种压迫感?还有那几个有钱小孩的氛围也太不友好了。

我觉得是他也曾经有过梦想,但是却因为黑人身份碰了很多壁。他痛恨这样的现实但无力改变。对小朋友讲就像是对小时候的自己讲,你不要做梦了。感觉是无能为力之下的宣泄行为。可以理解但确实!!!很不好!!!干嘛对小孩啊!!!

我也觉得!买!
所以我很不理解为啥家里觉得他不优秀……既有航天的兴趣,也有绘画的天赋,就因为不如计算机制图热门赚钱嘛。即使如此也是优点啊,为什么觉得他不如其他人……

《世界末日》 

@xpihxb 哈哈期待你看完后谈谈感受~

我是越来越觉得文化背景导致的差异其实并不太大,比起差异,全人类相似的点更多~

哦?你觉得心理健康课生硬吗?奇怪了,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心理健康课超好啊!这不就是普普通通的心理咨询的过程吗?你说的没有及时处理是什么意思?

画画课的老师确实不错,他去学校偷电脑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画被贴在了橱窗里,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瞬间,只是这个瞬间如何影响到了他后面就没有展开了~

对啊,干嘛对地铁上一个不相干的小孩儿说那样的话呢?我不能理解(

最后一个话题不是和现在的(中国的)情况也很像吗?不过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分时代不分地域的问题,即,这个社会并没有包容开放到一个人想做什么都可以,一方面是因为还远远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生计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大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梦想的人. 所以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一种“主流”的成功模式,家长便把这种模式拿过来以爱之名为孩子套上枷锁.

《世界末日》 

@zero 好噢!

是的是的,这句话我好像在哪看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比差异多。

心理咨询课是这样的吗?我没去过。我理想中是徐徐图之先聊点日常熟悉一下,我觉得老师的问法开门见山,而且每次都问得很直接。这可能也是文化差异?或者是我自己思维习惯?我觉得人的心事是会回避这种“直接的问题”的。
他在心理教育课上表现了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但老师没有作出引导。不过想到这里感觉我在拿商业性的一对一心理咨询的质量在要求老师,毕竟她要面对好些孩子,没办法对每个都采取行动。

对!我也喜欢那里!

这就是修养问题了……!

你说得对。啊啊啊啊。再把视角拉到成年人的高度就是这样的 :ac_acg049: 能get到苦衷、没办法、生活的压迫,和不得不实际,但还是,,,
我觉得社会营造了这样的环境并形成了标准,但他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很有问题的。看外公也对他有所期望,但外公的教育就很温和。他不想转学,外公就好好跟他讲。但爸爸妈妈都不是这样,他俩和男孩沟通的时候都占据了主体性,你得听着,他们不想听小男孩的。两兄弟之间的矛盾也是父母不好好处理所以长期存在的。
当然父母也是,父母也是奔波于生计并且受限于环境。
我有时候在想,会不会有从原生家庭里完全没有得到过心病的人,得长成啥样啊好想看看……

《世界末日》 

@xpihxb 嘿嘿被你给发现了,那句话我是借用的,原话是一个关于性别的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相似比差异要多”. 不知道你是不是看了相同的东西.

关于那个心理健康课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到底怎么样,我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判断,也许需要找个心理咨询师问问意见. 其实我就是在拿商业性的一对一心理咨询的质量在要求那个老师,我也依然认为她做得挺好,“问得直接”在我看来是个优点,也没准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你说“老师没有(对孩子不适应新环境)作出引导”,这个我愿意帮她辩护一下,因为电影里这个镜头只有两三分钟的样子,在我们没有看到的比方说剩下四十分钟里也许会有.

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完美”的原生家庭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说对孩子的照顾和锻炼孩子的独立,这就是完全矛盾的事情,两边的好处不可能兼得,要看一个“度”,看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 但是,“从原生家庭里完全没有得到过心病的人”,我认为多得很. 原因还是事情的两面性,一个人只要足够成熟,就能够同时看到事情的两面,如果他再有乐观的精神,便能够从积极的那一面获得能量,避免从消极的一面得到心病. 这是我的想法.

《世界末日》 

@zero 应该不是……我基本不会看正经研究hhhhhh 想到跟你讲。

可能也是性格的关系!如果我有什么事被直接问会觉得很难堪……接受自己是被孤立的,是不合群的(类似这种情景)就很要时间力气了,更别提说出来……还是被问到……
确实。毕竟是回忆录性质。导演有“选材”的行为,重点不在那里可能就略过了。

我也觉得没有完美的家庭,就像你说的,只能是找适合。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刚好是孩子需要的,那应该就不会有心病吧。
我也觉得有从原生家庭出来没有心病的小孩hhhhh 但我的想象无法具象化、
我觉得你的假设是不可靠的。小孩子怎么成熟呢?只能说有过心病的小孩子在足够成熟之后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接纳这部分,但这也是有过心病。而小孩子是不是积极——我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然和后天都有影响吧,有的原生家庭就可能会带给小朋友消极悲观的心病呀。

《世界末日》 

@xpihxb “有过心病的小孩子在足够成熟之后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接纳这部分”——嗯,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啦!不过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如果家长足够成熟的话,就可以教/展示/引导孩子全面地看待问题!

关于乐观与积极到底是天生还是后天——好难的问题!我倾向于先天多一点~

《世界末日》 

@zero 是噢!想到一些虚构作品里很成熟的小朋友!(阿宅就是从虚拟作品里看世界的

我也没有定论hhhh 所以我只能说是都有。而且我觉得……很难去定义我现在的性格是我天性如此还是小时候被建构的。因为我们有记忆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但在那些我们不记得的小时候也是有像家人或外界的学习过程……就是很难说,我在(0,0)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

《世界末日》 

@xpihxb 应该找找看有没有那种同卵双胞胎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的事例/实验什么的 :0560: 看看他们的性格到底是相似还是差很远 :0120:

《世界末日》 

@zero 感觉会有这样的小说hhhhh 现实实验可能比较难?

《世界末日》 

@xpihxb 不要小说!就要现实! :0120:

《犴达罕》 

@zero 我也刚看完。这个故事好悲伤啊……我查了一下鄂温克族现在还是偏向官方宣传的叙事说他们走出山林,驯养驯鹿什么的……

感觉维加说小时候踢蚂蚁窝就是在感慨自己的族群。他们离开山林,上交猎枪,像是被新文明围剿而消亡,也是,被夺走了家。
我也没想过,这种文化上的失落是真的会死人……他们已经喝醉了喝死了好多人……

他后来去海南画鹿,和柳夏说想他。看着好难过。我喜欢最后那句,也喜欢他说全世界的作家没有谁写狗的梦境。

《犴达罕》 

@xpihxb 是啊好悲伤~

:0450: 你的解读总是这么深刻(蚂蚁窝)!你怎么想到的,为什么我自己就想不到 :0170:

关于酗酒这件事,我觉得真相未必是影片里维加说的那样. 我隐隐约约记得听的顾桃导演的那个采访(故事 fm 那个,我之前发过链接),好像鄂温克族在生态移民之前就已经有酗酒的习惯了,因为森林里太无聊了,而且森林里太安静了. 我印象中好像是这么说的,我一会儿重新听一下那个节目. 而且这个电影里,维加说自己蹲监狱的原因时不也说了吗,他用枪威胁别人拿酒,这也许也说明他在交猎枪之前就已经酗酒了.

“和柳夏说想他”——是“柳霞说想他”吗?是不是多打了“和”字?

我也很喜欢那里,正好说到那里时他们的黑狗从屋外进来了,就非常有“电影”感哈哈!感觉维加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很好奇他都是在哪里读的那么多书,他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上过学吗?在哪里上的学呢?

《犴达罕》 

@zero

也是刚好!啊!很开心能说到有用一点的东西hhhh

我理解的酗酒是他们可能原来有饮酒习惯,那么冷感觉也很需要喝酒。但酗酒、喝死拉倒、集体性地喝死,应该是失去故乡无可依靠的失落和寄托。
我回头看应该是这两段。不过你提到的十五天的时间线我也不是很确定……

“他后来去海南画鹿”,和“那会柳夏说想他”,这两件事,看着都好难过。
这个意思hhhhh

是的是的!那个镜头转好快!就好神!像小说里的故意为之。
他们之前下山,好像也是大狗开路。啊啊啊狗狗真好!
这么一说我也好奇哎。

突然觉得这和《小树的故事》也很像,他们也是主流文化对少数文化的驱逐。相对来说小树他们更幸运,失去的是土地。他们仍然在山里生活,保护着自己的文化。

《犴达罕》 

@xpihxb 嗯,我看了你截图这里,那是我记错了. 应该是他们之前有喝酒的习惯,但生态移民、上缴猎枪之后喝得更凶了,喝死了人.

哦,原来“和”是 and 的意思!我竟然理解成了 talk to somebody :0120: 果然误解会出现在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

哈哈那两只大狗把尾巴摇到摄像机上……后面还有一只驯鹿舔摄像机的镜头,哈哈逗死.

是啊是啊!所以看《小树的故事》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个导演采访,我猜这个电影可能和那个就有点共通之处的!果然没错~
一个可能也有点类似的纪录片叫《蜂蜜之地》,去年北影节的片子,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找来看看!

(昨晚看世界杯去了)

《犴达罕》 

@zero
好像也是我病句hhhhh 有歧义很正常啦!

是的,这种有小动物的地方好生动啊!还有那种很自然的山林!

噢对!我们就是这样提起的!哎,我感觉我们是知道这一类故事的:多数挤压少数,但我们经常需要看到具体的故事……试图比划但好像说不清楚,就是,需要看到并且认识到身边发生了这样的事。
我过会去看看(简介)

有看到hhhh 反正也不急!

进入下周嘛?《女人步上楼梯时》!《海上花》!
说起来你上周看得另外一部怎么样!

《犴达罕》 

@xpihxb 进入下周!

你是说《悲情三角》吗?我还没看……上周太忙了,这周看(

《女人步上楼梯时》 

@xpihxb 我看完啦!里面还提到了圣诞节呢!圣诞节快乐!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圣诞节快乐!!!

这部片子好美呀,女主角好美。就是感觉好丧气啊,她精神头十足想要开酒店时,被到处劝告不应该,还遭遇了百合
自杀,难免想到自己……
她的妈妈和哥哥那段的对话太真实了,感觉放中国也大概是这个样子。我觉得圭子从头至尾都蛮优雅,她好像都没有怨过气过谁。只有在家的时候稍微放松一些,像个女孩子,但她家里又是这样的境况反而并不是让她放松的场景。
接着又是一连串“这个男人原来也是这么地糟糕”,她能走出来保持风度太不易了。我好讨厌这里的暗示:她不应该有爱情,好像爱了就变成不值钱的妓女,好像爱了选择了家庭就没办法继续事业。虽然这些在那个时代那个行业下是,,确实如此的,总让人觉得悲哀吧。

我记得的走楼梯好像有四场,其中去百合酒吧那次,百合酒吧进门是向下的楼梯,可只拍了圭子向上出来。不知道是对比,还是说,百合酒吧的存在也是她工作不易的原因之一。
后两次都是俯拍视角,和从背后拍感觉向上难不太一样,好像变得很轻松,好像女主角的生活向上走,但马上就是这些那些的事故了……就像她以为自己的生活要向上了,可实际上还是在有点难地爬楼梯……
(感觉这段有点!过度解读!但因为是标题就多注意了下!

关注

《女人步上楼梯时》 

@xpihxb 确实很美,不过我对“丧气”感受不深~想开酒店时,大家都是鼓励她的呀,也全都给了承诺书说要借钱给她,只有关根劝告她说不应该. 后来没有真的开起来,我想那个占卜师的话起了比较决定的作用吧.

圭子是女主角的名字吗?我怎么好像不记得有提及 :0560: (也没准是我用的字幕太差了,我这个字幕出现了两次女生说话,但字幕内容明显像是男生的台词的情况)
是的呀,很独立的女性,因为不倚靠别人,自然就不会怨气别人,自己为自己负责. 反而是她家里的人还在倚靠她呢.

你是说关根和小松吧!关根这个角色有点意思,形象也不是那么好,却总是能骗到女人,而他骗女人的方法就是真的用心去关心女人们,比如黑水仙香水就是最后骗到妈妈的法宝,学习了学习了(x

你为什么说“好像爱了就变成不值钱的妓女”?我觉得其实没有那些“不应该”,怎么做都是女主的个人选择,她觉得那些人里没有人可以发展成爱情,那就不要爱情呗,她毕竟还是在自己掌控命运,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没太注意楼梯的事情耶,一会儿再跳着看一看.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开店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开始她很有冲劲,这会周围人也是鼓励的态度。从找银行家藤崎开始是“下坡路”。
圭子原计划是每个人借20w,藤崎的说法是银行的钱不是他的钱,他只能以私人名义借出3w。这不就是个委婉的信号嘛,我不愿意借出太多。(另外我不记得这里有借成的吗?
接着就是关根,直接说她更适合家庭而不是开店。
然后是百合酒吧老板娘自杀和占卜(我忘了谁先谁后了)。影片开始就有过一次老板娘自杀,现在又有百合来找她聊关于成为老板娘后的难处。
这种接二连三的不顺与“仿佛冥冥中的警告”让圭子对开店越发不安,求助占卜时更是得出不合时宜的结论。我觉得圭子相对纯子来说,开店决心没有那么强烈。但毫无疑问她是想要一个生活重心?或者是她安定的东西。到此为止时,她都还倾向于开店,或者说事业。在下定决心想做一件事时,遇到了不愿意帮助的人,反对的人,做成了这件事而得不到好结果的人,和占卜这样不可说的“劝告”,就是……越发地丧气啊。

而且!我觉得圭子对百合有一种物伤其类的心态。她好像没有生过百合的气,反而是在百合葬礼上因为见到了追债而深深气愤借钱的那个客人。圭子开店是没有本金的,她采取了找多人借钱+酒钱抵扣的模式已经相对保守了,但不管怎样,她和百合一样,都是只能寻求客人的帮助。而百合正是还不清客人的钱才自杀的。我觉得圭子这里可能也会觉得借钱开店不过与虎谋皮。

是的!
我看了电影简介hhhh 电影里不记得有没有提。

我觉得关根可以骗到很重要的是,他满足了那会很多女性对“生活安定”或者说有一个家庭作为归处的想象。
电影一开头不就是有一位结婚的。圭子还是谁也说,她这个年纪要么就是开店,要么就是成家。这两条路子大概率就是银座大多数女人有限的选择。而经过上面的事情,圭子短期内是不会开店了……A路不成,不可避免地就会想到B路。
我记得那会恰好圭子生病,家人还非常不理解她,后来哥哥也找她要钱。她的心是很累的,她觉得自己开不成店了,也没人可以理解她,只有紧迫的资金缺口追着她。而关根!很不要脸地就恰好在圭子和哥哥吵架后,很脆弱的时候来了,作为一个看上去好像还可以的依靠。还带着香水。我觉得香水确实是个杀器,但主要杀在天时地利人和。

前文也有影响的。妈妈说觉得关根是个好人,好像有意劝她成家(不太确定记不太清了,但肯定说过好人这句话
关根很久之前也说圭子适合家庭,我觉得就已经开始骗了!
(太长了再开下一条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我觉得圭子是没办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银座的女人们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飘零。她们为了满足男客人的恋慕想象,不得不债台高筑也要维持光鲜的生活。而她们结束这一切只有两个办法,嫁给男人,或者开店继续拉拢男客人。我觉得电影就是在使圭子渐渐认识这一点。

她前面被打击所以暂时保留了开店的想法,后面又依次被三个男人打击。她想与之成婚的男人是骗子,陪伴她多年的小松看轻她,她喜欢的藤崎甚至没有想和她发展关系的意思(唔,我也不确定这里,只是我倾向于酒后说真话,应该是喜欢的吧。
这三件事几乎就是告诉她,男的不靠谱,成家也不靠谱。所以我觉得到了电影结尾很悲凉了,圭子怎么办呢……

“好像爱了就是不值钱的妓女”是我认为他们的主流想法吧。看纯子和圭子聊天,看纯子向小松收钱,她们都有个共识,那就是不能交心不能爱。
之前小松提过一个银座女人,她喜欢上一个普通男人,给他花很多钱,他们提起来的语境是嘲笑的。
再联系后来三件事,圭子向关根交心的结果是被骗。小松以为她爱上了别人而生她的气打她,一方面因为小松喜欢的是那个不会把心托付给任何人的老板娘,我暗自揣测他作为陪伴者会有一种“圭子没喜欢上别人,那他就是离圭子最近的男人”的心态。一方面是小松觉得圭子也成了上面传言里那个“爱上人的可笑的女人”。
圭子喜欢了藤崎,藤崎得到了她,然后走了。
……所以你看,就好像都在对她说,不可以爱,爱了就不值钱了。其实是这里的男的,在女人爱上他们之后,就认为女人不值钱了。

《女人步上楼梯时》 

@xpihxb 好吧我可能太单纯了哈哈!我还觉得藤崎说得很有道理呢,能以私人名义借出 3w 我还觉得已经很好了,没想到你把它理解成负面的信号 :0120: 借成肯定有吧!关根问大家有没有出钱,妈妈回答,“还没有,不过承诺过了”. 如果你觉得这句话不可信,之前有句旁白说,她拿着保证函去各大公司借钱,有的男人比预想中大方. 所以肯定是借到了的.

妈妈和纯子谁开店决心更强烈还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纯子想开店在我看来更像是头脑一热的冲动决定,而且她对自己也没有那么多道德律令上的约束,轻轻松松就套到了想直接给妈妈的那一百万.

电影开头是她女儿出嫁了吧.
是呀,她妈妈说,胖子都是好人.

照这么说的话,恐怕世界上没有谁是“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我说妈妈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是想说,她还有选择的权利,

《女人步上楼梯时》 

@xpihxb 她可以拒绝所有男人的好意,她可以选择开店,她可以选择找多个人借钱开店,她可以选择不开了,她可以选择和关根谈恋爱,她可以选择拒绝银行家最后的帮助,这些就都是她的自由. 当然有些选择是迫不得已的,比如住高端公寓,但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一些迫不得已的选择吧!至少比起纯子,我认为妈妈更是在掌控自己的命运,而纯子更像是任由命运掌控的人.

你说到结尾悲凉,我倒觉得妈妈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她会慢慢处理好所有的事情,最后得到她想要的东西的. 当然这可能需要时间,可能十年,可能二十年,但我觉得蛮乐观的.

我懂了!原来你是这个意思!但我觉得妈妈不会这样想(不然她和别人有什么区别),根据她接受关根的求婚的事情也能感觉到,她并不是一个轻贱“爱情”的人. 而且我相信,即便先后被关根、藤崎伤到了心,她也不会因此就不相信爱情,她一直保持自己的原则,一直单身无非是因为她有她自己的标准,身边的人都没有达到她的标准,仅此而已. 她只是在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我觉得她是没办法拒绝所有男人的好意的。她开头被老板说要去拉拢美浓部(好像是叫这个?,后来她气愤美浓部的追债行为不给面子,小松也说她。藤崎拒绝了她,她还是带着礼物和钱去送别,我觉得这也是生意上的考量。一个有心气的优秀女性……别说她,如果我遇到这么说的男人,绝对不想再给他一点好脸色了……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指,尽管他们这么说,但圭子仍然可以选择拒绝。只是我觉得这些事件都在说明,这些女性也只是讨好男人来生存……如果她真的拒绝了所有客人,她就赚不到钱了。

我觉得其他也是类似的,她要处理的是缺钱的家境,往左往右走都不得不依附男人或者讨好男人。我能想到的出路就是赚到手术的钱,和家里断绝关系,离开银座,去做普通的工作过平凡的一生。只是看到结尾时,我还是觉得她经历了很多次幻灭。
纯子有点像,她接受了这种社会现象和生存逻辑,由此收获了一定的益处。圭子像是她不接受,正因为她不接受所以走得有点难。

是的!圭子是不会这么想的!是她身边的人有这种想法。就是因为圭子没有这么想,但她身边的人这么想,她才会受伤。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其实也是我对他们的钱没有感觉……!只是觉得圭子应该会要一个比较合理的金额。
嗷!有借到!是我又看故事错过了小细节!

我以为纯子是一心如此。她一开始就说想开店的!后来和丁香酒吧的姑娘聊了一次也是这样。她和喜欢的男人睡但收钱,也可以为了开店主动找那位提供圭子100w的客人,我觉得她至少是有强烈的开店意愿,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当然也可能是她一时冲动,没有想东想西,心无滞碍反而一气达成。

原来是女儿吗?!!
等等应该不是吧,圭子三十岁,要出嫁至少也得……十五六岁吧……那圭子十五六生女儿吗?!!!

我觉得也是因为我们对“掌控命运”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你说的掌控命运其实是“无路可走”的反面(感觉是因为你是比较乐观坚韧的人!
而我说的掌控命运好像要的掌控感更多一些……?

《女人步上楼梯时》 

@xpihxb 我看了开头,果然纯子在最一开始就说了要开酒吧!是我错怪她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像不太喜欢纯子,对她有种先入为主的敌意.

不是女儿不是女儿!重看了开头,应该只是一个朋友. 因为大家都管女主叫“妈妈”嘛,所以我最一开始以为结婚的那个是她女儿了,结果这个错误的印象没有在后期更正过来. 不过为啥管她叫“妈妈”呢?这是一个外号吗?

我们可能确实对“掌控命运”定义不同,但我理解的应该不是“无路可走”的反面,而是“随波逐流”的反面. 主观能动性越大的人,越是在掌控自己的命运. 以妈妈来说,她能做到和周围人一点都不一样,在我看来这就已经是在做命运的主人了(

她最后带着礼物和钱去送别:我不认为这是生意上的考量. 她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股票还给藤崎,给孩子送礼物是出于人情/面子上的考虑. 而她之所以要把股票还给藤崎,是明确地与他划清界线,就像不要那一百万一样,不食嗟来之食,我不能仗着你爱我,就收受你给的好处,我要靠自己,独立赚钱.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镜头结束后来到结尾,看着妈妈热情地招待客人,我感觉她的前途是无比光明的.

《女人步上楼梯时》 

@xpihxb 我也不觉得藤崎“拒绝”了她,而更像是他们的互相拒绝,总之他们的关系难以概括,但还挺真实的,我感觉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小三”的发展模式.

“如果她真的拒绝了所有客人,她就赚不到钱了。”
——对啊,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选择”的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权衡利弊,自己做出人生的选择,并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妈妈怎么选是她的事,但我能看到她是在做选择(而不是什么也不做). 正如纯子也是在做不同的选择而已,无论最后发生什么,只要自己为自己负责,不要怨天尤人,在我看来就都是好样的,都是在掌控自己的命运.(作为可能的反面例子,我觉得百合最后自杀,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别人比如她的母亲要替她的选择负责任,这就不太是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当然我这里仅仅是就已有的信息胡乱做点分析,百合不是主要角色,电影展现得还太少太少,而且反正也是虚构人物,借此把我的“掌控命运”理论尽量表达清楚些,面对真实人物是不应如此武断地下判断的.)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我大概理解你的理论了。我觉得这好像和我们之前对先天后天的看法也可以连起来hhhh 你比较看重人物内在的驱动,所以你相信妈妈即使经过了这些打击,回到银座是她再次振作的表现。而我则过分倾向于环境,我也看到圭子的坚强,但又感慨这些人物的悲剧性,为人物一而再再而三遭受打击而感到悲伤。所以会有相反的看法。
也是我没有考虑到前面妈妈退钱的想法。

我也倾向于百合是作为反面例子塑造的,她向美浓部借钱,又为了维持生存进入了饮鸩止渴的模式,最后债台高筑。她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环境造就的悲剧性,但也有她想法过于乐观?的关系。葬礼这里也是,她以为自己死了,追债的人至少会过两天。但应该不是谴责的意味,大概就是圭子的镜像,这种感觉吧。

《女人步上楼梯时》 

@xpihxb 查了一下“妈妈桑”,是老板娘的意思吗?可那个酒吧不是有另一个老板娘吗?(通知小松赶紧把帐抹平应付税务局检查的那个)
不过“妈妈桑”也有“上了岁数的女人”的意思……

好像确实能连上 :0120: 是呀是呀,你概括得真好,我想你完全说准了我们之间的这个差异. 你可能正是因为太过于为人物的命运感到悲伤才没有考虑到妈妈是去退钱吧 :0120:

嗯,客观环境和个人选择同等重要,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0331:

下周继续!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哎我没多想……我理解的就是这群女性的小队长这样,感觉纯子她们由圭子领导,圭子对老板负责。那个年长的老板娘,和开始叫圭子小松的老板应该是一个层级,他们招了圭子来管理这……?

我那会觉得她明明难过还笑着来维持和顾客的关系太惨了………

下周再见!

《海上花》 

@xpihxb 我看完了!不是很能欣赏得来哈哈,这次你多说说吧!

《海上花》 

@zero 看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挺美的hhhhh 那个味蛮舒服。洪老爷几次讲话啊,还有沈小红家那个在中间调停的婆婆,喜欢看他们说话。

是不喜欢这种“散”的结构吗?
我看起来也觉得有点飘,就是,感觉他们一方面不讲情,叫的是先生,说做的是生意,但一方面又有点那方面意思?比如梁朝伟和沈小红,是很直白的客人和倌人的关系,梁要给她还钱,但他们几次又挺像情侣闹别扭的。最后结局落得也好轻啊……很突然地就?结束了!

《海上花》 

@xpihxb 我什么都不喜欢……剧情薄弱、镜头呆板、剪辑生硬、配乐也很没有活气. 而且这个故事我也不感兴趣,就觉得很没意思(对不起)

我看好像是改编自一本名叫《海上花列传》的书,所以就“列传”感非常强烈. 你说的“那方面”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看了演员表才知道梁朝伟是王老爷……我不认识梁朝伟,这些演员我全都不认识,所以也有点脸盲 :0120:

《海上花》 

@zero 不需要向我道歉!!你一说我才意识到确实好多毛病!只是我恰好比较吃这个风格所以没注意(我大概是会给三星半这样子、
也是没看过侯孝贤的电影所以想试试,感觉刺客聂隐娘和这个都……比较重视美,其他确实好弱。

那方面是,恋爱感!
其实洪老爷和双珠(应该是)也是又像客人倌人又不像,他俩有一种认识很久的很熟很自在的老夫老妻感(?

感觉你的电影足迹在国外多一些!这里面,我认识的,感觉拍港影比较多?
我感觉可以直接进入下周了hhhh 要看什么要看什么!

《海上花》与下周计划(1/2) 

@xpihxb 哈哈我顶多打两星,《刺客聂隐娘》我也看过,还是上映第二天去电影院看的,东方新天地地下一楼的百老汇,我记得可清楚了,太难看了,出来我就后悔了……当时都没注意到导演是谁,今天你一说我才发现居然也是侯孝贤,这个导演我要拉黑了,以后再也不看他了……

哦!原来是恋爱感!有道理哎!

它里面好多台词我都不理解(可怕的上海话),好多都要查,最后我也没查明白“姘戏子”是啥意思,你知道吗?

其实我看电影只看角色不看演员的,什么演艺圈娱乐圈我都完全不感兴趣,即便是看得多的国外的电影我也不关心演员,所以其实我谁都不认识(

你要是有想说的也可以再多讲讲!或者在你博客里多写写也行哈哈!下周的话,我推荐一个《半生缘》(你看过吗?),也是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海上花》是张爱玲翻译的),导演是许鞍华(我们之前看过《投奔怒海》),而我刚巧前些日子读完了张爱玲小说原著,对故事比较熟悉(这个故事和之前讨论的《女人步上楼梯时》有一点点类似的设置),想看看电影是怎么改编的.(你读过小说吗?如果没读过能接受先看电影吗?)

下下周计划(2/2) 

@xpihxb 下下周的话,四选一:
1.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有个新片《白噪音》,我看过他的《婚姻故事》《弗朗西斯哈》《鱿鱼与鲸》都比较喜欢(都打了四星),所以对这个导演感觉很不错,想看一看,但是看豆瓣上口碑好像很差;
2. 日本新片《鱼之子》,今年北影节的片子;
3. 纪录片《美国与大屠杀》(豆瓣搜:The US and the Holocaust),不过这个有六个小时,好像也没有中文字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试试;
4. 《沙滩上的宝莲》.

下下周计划(2/2) 

@zero 噢噢我查到还有一部黎明主演?这个吗?那可以!没事我看过原著,我也不介意不看原著直接看电影!

鱼之子!我觉得日本做这种自然科学沾边的很值得信任!

下下周计划(2/2) 

@xpihxb 哦你一解释我一下就理解了(姘戏子),我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 :0120:

你说的是前年的《第一炉香》吗?我前年也去看了(1234.as/@zero/1071504291742676 ),觉得还好耶,没觉得有网上说的“那么”差 :0520: 我打了三星 :0120:

那就《半生缘》《鱼之子》啦!你读书真的好多!下周我们都读过原著说不定能讨论得更深些!

显示更新内容

《海上花》与下周计划(1/2) 

@zero 我也不喜欢聂隐娘……!这部起码我大概看懂了发生了啥!

我理解的,姘头的动词用法?就是戏子和她做姘头这种?可能找戏子特别常见所以有专门的词。

你是演员会喜欢的观众吧hhhh 我会把演员角色连连看hhhhh
你说的是彭于晏主演的那部吗?你确定吗!据说那部很差!

《女人步上楼梯时》 

@zero 叫妈妈可能是!妈妈桑的意思?

懂了!我的掌控命运确实会看客观环境!这点我是承认的!圭子好美啊,是那种坚韧又美丽。

噢对!!!是的,我没想到这。这么一说是的,她很体面地结束了这段关系,也决意不依靠男性,然后回到了银座,回到了她的场地。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