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ihxb ok 下周见~
《飞屋环游记》
@xpihxb 我看完了~
《飞屋环游记》
@zero 我看到你的评价了哈哈哈哈。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欢,爷爷到达了瀑布,短暂地安静回想,接着把家具清出去救凯文和小孩(一个晚上后我又忘了他们叫什么了……
我觉得很可能艾莉并不是一定要到达瀑布。开头那个砸存钱罐可能在爷爷眼里是一次次地推迟他们共同的梦想,以至于变成了“来不及”;而艾莉最后在本子上留言感谢你与我一起度过的精彩人生,可能砸存钱罐这个行为对于艾莉可能是兑换?就是,砸了存钱罐之后他们收获了一起度过的很多生活节点,也是两个人共同的美好回忆。去瀑布,或者买车之类的家庭事件,都是他们可以去选择兑换的一个回忆,一个选择。即使艾莉没有去成,艾莉依然觉得他们一起的生活很美好。去瀑布的执念很可能更多是爷爷的,他想去,并且想和艾莉一起去。
虽然扔家具那里非常地套路,但还是。哎,就是一个年老的人,把几乎等同于自己大半人生见证的东西扔出去,我还是很心碎的hhhh 就是我都懂但我那会还没放下。跑题到,会觉得,哎,旅行是要带着多少东西,又要扔掉多少东西去上路的事情呀。所见所遇变成了真正重量的行囊。
还有个猜测的点是,反派在追爷爷和凯文的过程中,一路打碎了自己的所有物,那些算是他荣誉纪念的大型骨架。两个老人同样都是打碎过去前行的,像是一组小小的对照?反派更多像是,为了找到小鸟抛弃了过去变成一种“不择手段的一意孤行”,他不再珍惜他的过去了。
(情节故事都太童话了,哎,看前半段的时候其实内心疯狂吐槽来着……最后还是觉得童话温柔,算了(
《飞屋环游记》
@xpihxb 我对砸存钱罐的理解要比你悲观一些,电影里他们汽车轮胎爆胎、卡尔骨折、下暴雨树倒了把房子砸坏了,是这些地方动用了存钱罐,全都是一些意外,存钱罐用于了修复,而不是兑换了什么和去瀑布等同的美好回忆.
我觉得很唏嘘,他们的经济状况可能不是很好,出一点意外就不足以抵抗风险,只能忍痛花掉梦想基金. 艾莉说他们一起的生活很美好,这肯定是真心话,但我却觉得这也是一种善解人意的无奈,生活的难题摆在眼前,梦想就只能让步.
去瀑布其实不是任何人的执念,只是艾莉小时候的梦想,是卡尔小时候对艾莉的画叉的承诺.
扔家具也真的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举动,尤其是当房子飞起来之后,镜头给到悬崖上的那两张沙发. 你讲得好好,人生的旅行应该也是一样,所有经历过的一切都变成了有重量的行囊.
哇,反派打碎那些骨骼这真是我没有想到的对照!你好敏锐!
你都吐了啥槽呀!快来讲一讲!我是觉得这个电影中的一些故意的搞笑是有一点无聊的(
《飞屋环游记》
@zero 这么说是的啊!大概只是艾莉比卡尔更早地接受了“充满意外的生活”。唉,这么想是好难过啊。就是,已然至此,人只能调节自己的感受或者心态。
(您每次说到这种地方都说得很好啊啊啊啊啊
我感觉的执念可能类似于,感觉艾莉对“没有去成”没那么挂怀,但卡尔很惦记这个,他觉得他本应该和艾莉一起去的,但没有做到。
很多啊啊啊啊啊!小孩暴风雨中竟然驾驶着这个不是很标准的飞屋降落了!是哪里获得的这种经验啊啊啊!而且他们好快就到了……这么近的吗……凯文这么好骗到也没想到,凯文和小孩挂树上玩那段也有点莫名其妙——难道是说凯文很喜欢小朋友?小狗突然就认卡尔当主人了,为什么,感觉当时小孩对它态度更友善吧……!
而且反派的狗好像是可以看懂定位是吧……屏幕只是显示了点然后他们就有数了!……我看不懂呢……
《飞屋环游记》
@xpihxb 执念:我懂你意思了!是老年爷爷的(在这些天的)执念,你是刚说完了艾莉觉得不去也很幸福嘛,又说,“他想和艾莉一起去”,所以我理解成了是卡尔的(这一生的)执念.
不问不知道,原来你的吐槽都是这种“合理性”的槽啊,我的槽都是集中于: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抖机灵,一点都不好笑(
凯文有个设定是喜欢吃巧克力!只是碰巧小朋友有巧克力,我理解倒不是因为他是小朋友~说到这里我很想吐槽那个大反派,都知道凯文喜欢巧克力了为啥还要硬抓,不能智取吗?难道是他自己没有带巧克力?
《飞屋环游记》
@zero 想了下,我看的时候没有把握到笑点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觉得很有可能他没有,毕竟家里那么多小狗不能放巧克力(我在胡说(你说得非常有道理
我是觉得凯文可以被喜欢的食物勾出来,还是人类加工食物……不该这么晚都没被发现吧!
《飞屋环游记》
@xpihxb 花生你发现了盲点!
《纽约提喻法》
@xpihxb 我看完了……
《纽约提喻法》
@zero 我看不懂啊啊啊啊啊啊啊……
好像是,凯顿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感觉她妻子很女性主义哎,前妻带着女儿离开了他。
他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这个病是“衰老”,还是“时刻觉得自己会死”呢。说衰老,是感觉他身体表现也可以说是身体逐渐衰老要面对的,而且从后面他好像失去了时间的概念。
他好像试图出轨女性售票员但是到上床那步没成,然后与他的女主演结婚,剩下第二个小女儿。很好奇女售票员买的屋子特地塑造着火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他想要拍一个异常宏大的如同生活的戏剧,通过这个戏剧,戏剧本身和现实的边界开始模糊,感觉是套娃式的好玩hhhh
他和女儿的线也很有意思……我好喜欢女儿临死了,纹身也是花朵凋零这个设计。似乎是他缺席了大女儿的生活,觉得前妻和前妻的朋友带坏了她,他为什么只是寄送礼物从来不去看她呢?
这个电影还有好几处就是,凯顿的戏剧不是说他会给每个人一个小纸条嘛。后来他的生活出现了很多类似“有更高的意志会给你小纸条引导你继续你的生活”的东西,女儿的日记本,飞机上读的书,耳机听传来的指令。也不知道是起到什么作用……
哎我!真的没有看懂这个电影想表达什么!特别前面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男主演有些软弱我有点讨厌他hhhhh。在他的第一段婚姻里,他妻子焦头烂额,但他根本没有想到伸手帮忙,还在阅读报纸。女儿问不完的问题,他更多的是“应付”,最终还是要妻子来回答女儿或者处理女儿孩子气的恐惧。就,很不讨人喜欢的主角呀!
说到这个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20年跟踪者。我感觉跟踪者是不是一种自我审视,后来山米的出现就是一种自我对话——山米出演他没多久,感觉有时候是在替他做他还没做的事情,山米觉得他会这么做。可能也包括最后的死亡。
哎我看不懂……!我看到你打五分了!你可以讲讲你的喜欢吗!
《纽约提喻法》
@xpihxb 其实我也没看懂,打五星是喜欢这个电影带给人的一种“感觉”. 中间 Caden 说 Adele 去度假了,才走了一个星期,可 Hazel 说,Adele 已经走了一年了.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觉得这个电影有意思起来,开始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这个电影,并重新思考前面半个小时发生的事情,因为前面很多事情太奇怪了:为什么女儿提到她自己的大便颜色,医生也询问他的大便颜色;为什么 Adele 好像对家庭不管不顾,牛奶都过期了;为什么和医生们的对话那么有文学性;水管工来修水管时,他在往抽屉里小便吗;为什么那个心理咨询师那么不专业;为什么夫妻两个人一起做完心理咨询之后,Hazel 开车过来,外面只坐着 Caden 一个人;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到处都是 Caden、Adele 和 Olive;Hazel 为什么在烟火里和中介看房子,为什么中介的儿子住在地下室……
总之,我开始倾向于认为,这个电影中 Caden 的视角并不是可信的,很多镜头,可能都是 Caden 的幻觉(比如得奖),是他用某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加工出来的. 寻找真实的那个真相,我觉得是相当有趣味的.
《纽约提喻法》
@zero 我在这篇影评里有看到关于前十分钟的说明: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551422/
大便颜色、医生对话、海报杂志人物的脸、烟火中的房屋也是我很在意的!我没有明白!
牛奶过期我感觉是对他,不关心家里的一个小描写吧?
很可能心理咨询的片段也是包含了时间跳跃,原来他们一起去看心理医生(可能是询问关于婚姻不和谐的解答,后来变成了 Caden 独自去(可能是妻子对这段婚姻&心理咨询师放弃了。
你说有没有可能我们看的,从一开始就是 Caden 的戏剧呢?后面也说他想把一个人的一生在一天之中呈现(大意),前面那些有些不那么现实的要素也很可能是出于 Caden 视角的、他对自己过去回忆的一种看法或者表现手法。
我是感觉问题淹没了我!而我连最基本的——我不太明白 Caden 这个人在失落什么呢?他离婚之后他整个人好像有相当长的低潮期,但好像他的问题又不仅仅是关于家庭或女儿,而是更多关于自身?他要拍摄的戏剧也是很关注自身的:要找一个人来扮演他和他周围的事物。他要探索或者表达什么呢?我没有摸到他的情绪。
《纽约提喻法》
@xpihxb 我靠,这个影评很牛哇!这么一看这其实是 Caden 的时间流速比其他人快的科幻片?这电影和《鬼魅浮生》是不是答的同一道作文题 似乎要推翻一切重新再理解一遍了……你果然有阅读影评的习惯
对,他说把什么所有的时间都浓缩进一天那里,我也产生了这个电影是不是本身是一个大型戏剧的想法. 不过看了那篇影评还是更觉得它像科幻片,这样也更有意思啊,整体是一个大型戏剧的话就俗了……
我们对过期牛奶的理解不太一样,我觉得这件事说明 Adele 不太关心家里,因为一般来说,提出问题的人提出的问题,都不会是自己的责任,提出来是为了提醒另一个人,真正不关心家里的人都注意不到牛奶过期了. 不过现在讨论这个也没啥意义,Caden 时间流速快的话,牛奶过期就很合理,谁也不能苛责他什么吧,说不定就是因为他时间流速快,才导致他生命中的其他人都觉得他冷漠,并最终离开他吧.
问题也淹没了我. 你的“基础的”问题我也不会,也许是性格/疾病之类的,就像你总不能问一个抑郁症患者在抑郁什么一样. 他是离婚了吗?从哪里开始是他离婚了?是和谁?我没留意这个信息……
《纽约提喻法》
@zero 我以为也以为是戏剧截取了不同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做了一个流畅的剪辑?
不过是噢!科幻的话好好玩!如果是他生活在不同的流速或者是他会不间断地发生时间跳跃,那时间对于他来说确实是更慢的,而且也很容易遗失生活、变得钝感。
你说得对,牛奶过期不能说明是Caden的的问题。
hhhhh 我不能一个人因为这个电影满脑袋问号。
没有……只是我推测。他后面不是开始第二段婚姻(与女主演在一起剩下阿瑞尔)了吗?那应该就是Adele离开了他,可能在当时或者后面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跟妈妈。
《纽约提喻法》
@xpihxb 哦哦哦,我想起来了,Caden 后来和 Claire 结婚了,还办了婚礼,还生了女儿,就是你说的阿瑞尔嘛……这母女俩是不是后面存在感不怎么强了?我怎么对这两个人没什么印象……
其实电影里那个正方体的粉色的箱子我没懂是干啥,我还是经你一说才知道是寄给女儿的礼物. 我开始总觉得他不知道 Adele 和 Olive 在德国的住址的,后面他去德国找到这俩人我还以为是他的幻觉……哎,感觉理解错了好多东西
总之就是一部奇特的电影啦!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接下来两周轮到你来选啦!
《纽约提喻法》
@zero 啊我是觉得他两段都处理得不太好所以hhhhhh 特别是已经和第一个女儿疏远了,第二个女儿更更疏远了……
我觉得这个电影这种虚幻与真实的难辨也是优点!
我想看《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和《秋天的童话》,如果有看过或者不感兴趣的就《街角的商店》《遮蔽的天空》
《纽约提喻法》
@xpihxb 我也是喜欢它的虚幻~
就前两个吧!下周见~
@zero 下周见
《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xpihxb 虽迟但到,我看完了!
《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zero 我也!!!看到那些和野生黑猩猩摸摸手之类的接触,竟然是过去真实发生的,就感觉好神奇!
然后感觉hhhhh 这个好像偏自然纪录片一点,我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想法,就感觉这位女性本身挺了不起,妈妈其实也很了不起!
《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xpihxb 你觉得它偏自然?我可能觉得它偏人物传记. 应该是我们期待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吧,你期待看到 Jane 的故事,我期待看到更多黑猩猩的研究过程和结论~
我也没啥特别的想法,那就继续下周见?还是新年需要休息一周?
《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zero 是这样hhhhh ……发现我好像一直认为电影是故事的载体而不是知识的载体。
申请休息!!!下下周再见!
《秋天的童话》
@xpihxb 我看完啦
《秋天的童话》
@zero 我也看完了!!!我心情好复杂,感觉是一部既难看又好看的电影…………
前面感觉很平平无奇,互送礼物又有些刻意——麦琪的礼物那种。我是靠着女主的好看看下去的。但从船头尺开始心动,这个角色就……好精彩啊……好活!那些细节的表情,特别是在一个这种有些粗俗又流落漂泊(?)的、不怎么招人喜欢的人身上,看得到小心又明显的爱。啊啊啊,爱让这个人生动。
但又想到这是发生在一个简单、常见的故事里,好可惜,啊,好可惜。
我也对结局感情复杂,竟然这么温柔地有he!有he我很开心啦……但我其实觉得就在打开礼物之前,道别之后,停在那里就很好。
《秋天的童话》
@xpihxb 竟然还能既难看又好看,就是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吧~
我和你的感受应该是差不多的,就是简单、常见,互送礼物又很刻意,他们送出礼物之后还不马上打开,电影还在留悬念,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可千万别是麦琪的礼物,结果还是没能逃脱出这个创意,我大翻白眼……(女主的外貌也不在我的审美点上所以我是靠着意志看下去的(x
男主演技确实是真的好哇!看完一查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润发!怪不得人家那么火能当明星,真是名不虚传!
我也觉得停在道别之后就好!这个结尾强行画蛇添足……很好奇你是如何区分 he 和 be 的?结尾只有 he 和 be 两种吗?
《秋天的童话》
@zero 稍微有个铺垫都好说……现在感觉就是为了“演出这样的情节”所以“安排这样的情节”而已。
是的我也没怎么看过他演的作品!但这个就!真的很厉害!而且我觉得人设其实交代不足?(也可能是我缺乏人生经验……就是这个男主角的好赌、及时行乐、打架斗殴……找不到词了,就是比较不太像“好好生活”的样子,剧情上没有细说原因,好像是来自于过去的水手身份。
感觉男主角这个人这么做的成立,更多还是依赖演员演出来了。然后他演得这么讨厌(不好意思开头真的比较讨厌hhhhhh)后还能又演得让人很想珍惜……就很厉害。
he/be我用在看耽美小说比较多hhhh 要确认一下如果是be我就不看了!这里的he就是两个人幸福地在一起了,be是没在一起或者有人死了吧(也没看过be。
对电影其实也没有到结局要分类的习惯……有的不好说,比如坠楼死亡的剖析;有的,比如烈日灼人,算be?但是好像不会这么使用"be"。这样不足以表示电影剧情上的复杂性!
这部是它真的很符合一个爱情电影的he啊hhhhh 啊,这么说我说he其实是想表达,它给出了一个爱情童话式的结尾。
《秋天的童话》
@xpihxb 船头尺的人设:我觉得对于故事来说也差不多了,你想探索的东西也有点太深啦!大概是他为什么成为了这样的人吗?但我觉得这也是证明演员表演好的地方,因为好赌、打架斗殴、及时行乐这几个特征,非常容易像是一个典型的“符号”,周润发表演得就会让这个角色很立体,有血有肉,以至于让你觉得这不是一个虚拟的人物,想要了解他的过去!
就是耽美小说会在明显的地方标注它是 he 还是 be 然后你就凭着这个标注决定看不看是吗?可是这个电影的话,最后两个人并没有幸福地在一起呀!我觉得它既不是 he 也不是 be,是一个有着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的结尾!
《秋天的童话》
@zero 啊!!很有可能!!!!(对的,我有点好奇为什么。
现在很少写be?写得好的be作品或者be作者也就比较有名,我直接绕行hhhh。古早文确实很有可能be,就看着觉得情况不对上网查查……
你说的就是oe!是更可能“爱情修成正果”的oe!严格定义是这样没错!
我可能是把这种重逢视作爱情故事的套路……已经把这类套路归为he了……?
我们接下来看什么!
《秋天的童话》
@zero 是因为心脏受不了
前两个就很喜欢!就前两个!
@zero Zero我申请咕到下周!我累了……!你先别看——
@xpihxb 收到~太好了,我真的还没看(x
@zero 哈哈哈哈那刚好!
《美国小说》
@xpihxb 我看完啦
《美国小说》
@zero 我喜欢这部哎!抛开一切,这个故事讲得很流畅,我就自然而然看进去了,很多电影我需要开头把自己命令在椅子上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hhhhh
我其实不太确定这部电影的嘲讽对象具体是谁,感觉针对了很多人hhhhh 从小说到电影利用当下对种族歧视等问题的关注取巧地创作,黑人供给给白人符合他们想象的故事,然后赚到钱。他们决定FUCK是第一名的时候,三位白人左侧,两位黑人右侧,三位反驳了黑人的意见,理由是我们需要听到更多黑人的声音hhhhh
电影里那个年轻导演选故事的倾向也挺有意思hhhh 我觉得他不太像是议题优先,但他也是,有些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拍电影,比较轻浮……?
包括男主角感觉也是被嘲讽的之一,这个闹剧本身就很好玩hhhh
我感觉这个男主角可能因为自己从其他身份标签(例如出身中产家庭)里获得了特权,从而步入了较好的生活,导致他对自己所属的种族面对的种族问题很钝感。或者也不是钝感,视而不见?他更多的觉得其他黑人作品在迎合市场,是刻板印象,是噱头,是不入流。但后面那位女作家也说她有做大量调查,基于事实创作。我觉得创作的领域里,为什么弱势群体的故事会一再重复,因为现实中弱势群体所面对的困难、歧视、忽略始终存在着未得到解决,于是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发声。男主只看到前面:怎么都在进行这样的创作?为什么都是这样刻板的黑人作品?但却忽视了黑人处境。其实他出门打车,司机也是优先去接他身后的白人。
其他有的小情节我也很喜欢,比如海边读妹妹的遗书hhhhhh
还有弟弟可能觉得自己从未被家庭接纳,母亲也不认可自己的同志身份,但是当罗兰结婚的时候请他留下,拥抱他,说我们是家人,哎呀哎呀……就感觉……像是施加了治愈魔法,我看着好欣慰!
《美国小说》
@xpihxb 我也觉得这部还不错,简单轻松,就像你说的,故事很流畅,不故弄玄虚~
嗯,确实嘲讽了很多人,我觉得主要还是在嘲讽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这个现象,比如开头的课堂,比如海边撒骨灰时有个路人问有没有被批准这样做,这个人像是个有点傻冒却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当然还嘲讽了很多别的和这个没有关系的事情,比如文学奖的评选内幕,评委们只读前 100 页就行了
对,最后评那个文学奖的决定时刻也挺讽刺的,明明是为了“多元性”才加进来的黑人评委,结果他们两个人都不同意 FUCK 为第一,反而是三个白人的多数意见起了作用,评出了这个能表达黑人声音的作品.
那个导演应该就是在讽刺好莱坞吧!但这个电影里,好莱坞和出版社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其实并不在乎具体的内容,他们只关心普罗大众在乎什么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可以赚钱的. 他们也喜欢往里面加入噱头,比如通缉犯这个身份,没有人做 fact check,你说是那你就是.
你讲到男主也是被嘲讽的对象,这一段太精彩了!这也是我认为这个电影最棒的地方之一,你完全表达了所有我想说的,导演在这里设置了很多对照:他虽然是黑人,但他是性多数(对比他弟弟),他也是中产的知识分子,他对市面上盛行的所有对黑人的反思看不顺眼,但实际上他是完全走到了反面.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非常的非黑即白,到处都充斥着不同方向的矫枉过正. 黑人的处境除了打出租时死机没有接他,还包括去医院时黑人要过一遍安检,当他妹妹陈述了这件事后,他给的回应是,这说明你很重要.
好多地方都很好玩,比如 Coraline 和 Cliff 在游泳池边说 Monk 很悲伤;比如 Monk 平时说话已经没有黑人的味儿了,但在和出版商沟通时要换上黑人的腔调;还有他们用 doctor 这个词开玩笑.
那个女作家的一个现场访谈里,主持人让她现场读一段,她读的那一段里的黑人说话有着各种夸张的语法错误,我在想这个是不是太夸张了. 所以后面女作家说她的书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之类的时,我还是有点惊讶的. 但我对实际美国黑人的语言和美国的文化环境都不太了解,总觉得有些地方没有能够充分 get 到导演的意思.
《美国小说》
@zero 噢噢噢!我没想到,我还以为是那种比较刻板的人……是激进环保主义者就比较顺!
只看100页我也很震惊!但真的很好笑,他们还商量我们都只看100页hhhh
对的!而且还就这么上电视了哈哈哈哈!男主那会肯定觉得这个世界太荒诞!
我也很在意为什么结局是“导演选择了 拿起通缉犯这个flag的结局”而不是直接拿起通缉犯这个flag?是不是也是对电影界这种老套故事的调侃?
你比我想得更全啊啊!我没注意到性多数,是这样的!感觉确实是妹妹和弟弟要比Monk“敏感”,他们也强调爸爸更关爱Monk所以导致他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
说起来是这样啊,我们待在这种混乱的世界,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里更拥抱少数群体,而这正是因为现实世界里忽视了少数群体……两个极端是同时存在的。
我!我不知道英语是有黑人腔调的??(都听不懂都自动过滤了……我之后去找来听听!不过确实是的,Monk和导演见面那次的坐姿走路姿势整个都做了大调整我笑死了……
她读完大家鼓掌我也很莫名其妙就:这段有什么好鼓掌的?!我倾向于这个女作家应该是,迎合市场赚钱和代表黑人发声的心都有。她接受访谈,回答问题我感觉很“熟练”。但做评委的时候其实能感觉她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她也不认同这种“白人想看什么刻板印象我们就写给他们看”的小说。
说起来那里有个观众站起来把Monk遮挡不见的镜头,然后转了一下Monk好像和他们一样都是站在台下的人,但是又保有距离。也挺像他在后面剧情中的位置。他看不上黑人作品,但最后还是创作了一部黑人作品,清醒地和他认为的不入流合流了hhhhh。就是好像是群体中的之一,但又与群体有距离。
《美国小说》
@xpihxb 结局那里,我觉得怎么样都行了,他愿意把这个电影作为一个故事也行,愿意把这个电影作为电影中那个导演的故事也行,可能现在流行这种吧,有一个“ meta 电影”的视角会显得更丰富,像《纽约提喻法》……而且比较水时长
其实还挺好辨认的,黑人说话像是唱歌一样,有一种 rap 的感觉(
嗯,女作家这个角色很复杂,但是电影没有展示太多,可惜!
你很擅长寻找这种“隐喻”耶!不过他不是真心地想要创作那本黑人作品的吧,他是想开玩笑,想讽刺的,这种态度的话,还能算是“和他认为的不入流合流了”吗?这个电影还故意设置了一个他妈妈需要进护理中心,而他缺钱的设置,也许只凭借“清高”就是没法解决好现实的问题.
@zero 啊啊啊!感谢告知!那我等等院线!申请跳过!
@xpihxb 好!那请你选择接下来两周的电影!
@zero 我想结束这一切 幽灵马车
有看过的吗!
@xpihxb 《我想结束这一切》看过了,请再来一部
@zero 倒扣的王牌?
@xpihxb 这个可以!
@zero 好!下周见!
《幽灵马车》
@xpihxb 我看完啦
《幽灵马车》
@zero 和您的感受一模一样 完了这周要说什么哈哈哈哈哈!
我也是喜欢这个故事套故事的结构。而且不是那种外一层里一层的简单嵌套。加上没有台词+切片(?)的讲故事形式、还有各种冷暖色调——好像河边回忆那个温馨的色调只出现过那一次,很有趣。
我也是很可惜讲乔治为什么死!!是经他之口讲到了幽灵马车的设定,而清楚地知道这个故事的人最后城里幽灵马车的车夫。这个事本来就听着挺好奇的,还在想是什么意外死或者人为。现在看就是微不足道的配角意外死吧hhhh
中间的故事就是索然无味,啊啊啊啊,他有什么值得被救赎的(对不起),惨的是妻子儿女吧,谁来救赎下他们!我也不喜欢信仰通过修女无条件的爱来证明这一点。挺喜欢最后那句 让灵魂在收割之前成熟,挺新鲜的角度。
《幽灵马车》
@xpihxb 哈!你也有今天!(x
冷暖色调有点不好说是不是导演的原意了,根据影片最后最后的字幕来看,也许是调色师的功劳!包括配乐,也是后人的功劳了~
我看默片比较少,我印象中默片的表演是比较“夸张”的,但感觉这个片子的表演就还好?
最后一句确实不错!我本来一看就忘了也没细想,你一说我再一回味,觉得确实很新颖!
《幽灵马车》
《幽灵马车》
@xpihxb 因为我看到最后有个字幕说配乐是谁和谁在哪个录音室完成的~
下周见啦!
《幽灵马车》
@zero 嗷这样!好细!!
下周见——
《倒扣的王牌》
@xpihxb 我看完了~
《倒扣的王牌》
@zero 看来这次选得还可以hhhhh
不过我不知道怎么说……!感觉每次面对这种讽刺性很高的作品都hhhhh 感觉作品已经说了很多的话,看完也很容易感觉空落落的……
我其实比较意外主角,从一开始他说没新闻就去街上咬狗,说坏新闻是好新闻的时候我就以为他是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但我看到结尾的时候感觉……事情走到这个地步感觉也是很多人的共同作用,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整个故事像是,失控的狂欢。围观的群众、利用这件新闻来赚钱或者获得政治声望的人,感觉大家都好像是循着味扑向了同一道食物……然后糟糕的事情就发生了。
(当然要我说,就不该拿救援这事开玩笑……主角算主谋吧……
所以到结局他为里昂着急愤怒、想要去说出真相,都是我没想到的开展?但这种比较多面的塑造还是挺真实的。好喜欢到结局的时候人去楼空……往前倒倒,又是不断涨价的路费又是唱相关的歌呢。
《倒扣的王牌》
@xpihxb 我觉得主角绝对要付主要责任的,要不是他非得打钻营救拖延时间,事情肯定不会这样~
快到结尾时主角上车准备出发,这个时候镜头给到了那位一瘸一拐地走向山洞的老父亲的背影,这里面似乎只有他是真心地想要 Leo 获救的人,其他的人要么是将其看作是达成某种手段的“王牌”,要么就是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
我还在想一件事,就是这个电影为了叙事和表达,把结局设置成了这样,Leo 没能撑住,“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但实际上呢,这个“糟糕的事情”还真不一定会发生,假想在另一个平行世界,Leo 最后获救了,那又会怎么样呢?每个人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连 GDP 都被拉高了呢 这个世界上可能有非常多这样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很多很有可能是大部分都没有发生最后的那个“糟糕的事情”. 牺牲一个人的“微小的无关紧要”的利益,满足了“更多的人的利益”,如果有这种条件,那么似乎事情就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这个事情讽刺力度大,无非是因为这个“微小的无关紧要”的利益是一条人命,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看,这是不能接受的. 可要是这个“微小的无关紧要”的利益并不是人命呢?如果是一个人的前途呢?如果再轻微点,是一个人的财产损失呢?是否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以下的牺牲就是可以的呢?
嗯,结局也是我没想到的,尤其是他给 Leo 老婆带围巾那里,我开始还以为他又在玩什么花活,看到最后才明白是出于他的愧疚. 其实到最后我有一瞬间还真的以为是 Leo 没死,主角打算把所有人轰走并散布假消息后再联合纽约时报搞一个大的……
主角为什么会没有职业道德这件事也很值得讨论,根据他的成长经历,他没有上过专业的新闻课程,开始只是卖报纸而已,最后竟然进了很大的报社. 他这个时候就已经没有职业道德了吗?他的职业道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的呢?
《倒扣的王牌》
@zero 是的 他开了这个口子的嘛!
噢!!!我看完那会其实没想通电影名字是什么意思,原来是这样!
我觉得是这样的。主角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想不到,然后故事选择了一个不加控制的糟糕的走向,给大家看。
说得寓言故事一点,应该就是告诫人——特别是记者这种媒体从业者,心怀畏惧。不能侥幸地想,我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地就去做。我觉得主角很可能就是有过“没有发生糟糕的事”的经验,所以才会熟练地“制造坏新闻”。
围观人等主要是嘲讽这种……猎奇心态吧。就是人会比较被这类叙事吸引,而主角利用了这件事。(也不止是猎奇,感觉主角卖的这个故事,要素还是很会抓的,白人&印第安人这种
从讲述一个故事的角度来说,如果利益不是人命 可能电影就不好看了hhhh 就是正因为是人命 矛盾才激烈吧。
如果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很难找临界点?更多的是 记者应该恪守不造假新闻的原则 无论造成的影响多么轻微。
对的我也我也hhhh 主要他看起来也很烦那个女的
我觉得是这样!他看起来比较像是野路子出身,可能就是什么新闻好卖就卖什么,其他的就没想太多。比起失去 我怀疑就是 没有吧hhhhh 对他来说 很可能只是一份用于谋生的工作。
报社派给他打下手的那个年轻男性 感觉就是与他形成对比的一个角色。
《倒扣的王牌》
@xpihxb 是的,我也觉得这个故事就非常“寓言”,真实的生活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矛盾~
没错,而且还有印第安的古老神话之类的,什么鬼魂亡灵圣山啦,放到现在他就是能写出爆款公众号的人吧!类似于咪蒙之类的?
原来你认为他从来就没有职业道德……我开始还在想,他会不会刚进大报社的时候是有新闻理想的,结果发现认真写的东西人们不爱看,大家就喜欢这些猎奇的东西,然后就堕落了. 不过这应该是我想多了!还是从来没有职业道德比较说得通!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xpihxb 我看完了~看的是枪版,看完后查了一下才发现这个电影目前就只有枪版,如果介意请跳过这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