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椒麻堂会 🌕🌕🌕🌕🌑
浮光掠影的画卷式电影,隐喻过多,其实并不太好看,但胜在新颖,导演对影像的利用让人看到某种“新”的先锋艺术的可能。最后落脚点在孟婆汤,让人感叹人这一生,人类社会的这起伏流转,政治角力,你方唱罢我登台,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没有什么意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恐怕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真理。

#扮演一个有文化的人

一年52周每周上班5天每天拿1小时学德语,只需要上班38年就能学够10000小时成为德语专家

今天突发奇想认真读了下 refold 学语言指南,之前看目录觉得有点 cliche 没细读,仔细看了以后发现讲的真的很好。

比如 refold.la/roadmap/stage-3/c/sp 说怎么培养口语技能。

之前就有老师给我说要注意母语者怎么表达想法,我基本停留在只关注遣词造句这块(当然关注这部分已经有非常大提升)。Refold 提出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母语者一时半会想不到可以说什么会用什么词过渡,比如母语者如何串联不同主题、想法等等。感觉可以在精细度上再提高一些,说得更好。

哇,Maintenance Phase终于聊MBTI了!而且不负我期待非常有趣!除了其它聊MBTI的文章和播客讲过的测试本身的问题(e.g. 糟糕的可重复性、binary的axis),我觉得聊得特别好的是人们试图从这些性格测试(不仅仅是MBTI)里得到什么comfort,而这些comfort又可能怎样backfire(或者至少是有latent effect)。比如个人层面上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和别人迅速建立熟悉感的shortcut (e.g. 网友们说起i人、p人如何如何的那种会心),又会成为深入了解一个具体的人的阻碍(e.g.认知被迅速定型固化了)。更成问题的是当它被更大的机构/系统用于给人“分类”的时候,比如雇佣(MBTI测试不仅被公司使用,甚至还被政府和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使用,就非常alarming)。MBTI表面上的“16种人格各有长处”的善意很快就被discriminative的practice吞噬了。而且MBTI内在的discrimination也暴露出来了:有些问题的设置本身是problematic的,公司/机构就利用这些问题来钻法律漏洞打探求职者是否有disability/disorder。

播客里有两个insights我特别喜欢:一个是这些性格测试的结果和真实的人的关系就像地图/map和地/territory,另一个是人们/机构对于这些性格测试的迷恋指向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求确定性的终极需求。而可以说这两者又是内在关联的:正是因为有这种诉求,让我们盲目地把map等同于territory,忽视乃至刻意忘记了地图本身是多么不客观、多么充满偏见和ideology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或许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人在一生里constantly change而且行为会因身处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另一方面依然相信各种性格测试会告诉我们一个人“与生俱来(在temporal和spatial上都不变)”的“本质”。

Maintenance Phase | The Myers-Briggs Personality Test
maintenancephase.buzzsprout.co

市国动办提示您:9月21日10时至10时23分,本市五环路以外区域将试鸣防空警报。请广大市民和临时来京人员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看了十五分钟欧冠,感觉皇马还真不一定能赢这一场斯图加特……皇马的射门寥寥无几,而斯图加特已经好几脚射门并错失了至少两个必进球了……当然库尔图瓦也是状态不错

显示更早内容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