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douchi.space/@ziwendong/114254
这个报道中的匿名其实跟没匿名一样,这么多网络平台发表的文章的标题、文章内容的直接引用,我随便一搜就已经搜出这个“顾昀川”的真的名字和微博帐号了,感觉不是很专业的样子……除非是有意为之 :0120:

刚刚看到三联记者这篇公众号文,讲到自己采访小红书红人,结果发现对方身份经历皆为捏造的事。荒诞之中也觉得是必然:
mp.weixin.qq.com/s/4FiJfzuzCYq

类似的捏造身份却未能及时被识别,报道当真发出的情况也肯定存在。即使身份真实,依然有可能存在捏造的经历或夸大描述,尤其是在网络上高频发布过于典型的、迎合公众期望的表达,都是很可疑的。
在仅有的被采访经历中,我回想自己当时表达的内容,都意识到仍然很不完整,如果仅凭有限的内容发布,极可能给看报道的人造成一些误解。虽然那样呈现的可能更符合公众的某种理想预期,实际上却掩盖了现实的复杂性。
但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很难识别出来与现实的偏离的,这其实也要求受访者自身首先就得足够自省,而这样的自省又可能影响受访者接受访谈的积极性。
这是采访必然面临的两难,在网络“人设变现”诱惑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恐怕这样的事还会越来越常发生。

最近的新闻是北京从食用鲤鱼里面检测出地西泮。地西泮又名安定,是一种精神药物,通常用来治疗失眠和焦虑症,属于长效安眠药。地西泮并不是常用的兽药和农药,为何会出现在鱼身上呢?因为养殖鱼密度非常大,有些鱼甚至会同类相残,比如鳜鱼或者加州鲈,喂了地西泮,它们就会情绪稳定、憨吃晕长肉了。

但是不同于人类会代谢掉它,地西泮在鱼体内残留是永久性的,它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其残留毒性主要表现为嗜睡迟钝,甚至致癌。我国在2022年发布了公告将催眠镇静类药物列为水产业禁用药,这反向证明了给鱼喂地西泮属于业内的公开秘密。另外我国也有庞大的睡眠障碍人群,像地西泮这种安眠药物是严格管制的,一张处方只能开一周药,现在就是鱼敞开吃安定,人严格管制的怪现状。

m.cqn.com.cn/pp/content/2020-0

上面的是一小包正常的饼干;
下面这个是一个小饼干的包装——密封完整,毫无破损,以至于我拿到手里的时候还以为是谁把吃完了的包装给我扔回来了……

别的饼干我吃完就扔掉包装了,不会被我多注意一眼;这个包装我却反复观看、来回把玩、决定收藏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们观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滥竽充数的人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赏识 :0120:

市森防办提示您:3月26日-30日本市启动森林火险橙色预警,进山入林请勿带火种,严禁野外动火。发现森林火情,请拨打12119或119报警。

看过 Adolescence (混沌少年时) 🌕🌕🌕🌕🌕
第一集:公安办案流程;第二集:学校教育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第三集: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自信与渴望认同的议题;第四集:为人父母与家庭教育。导演对一镜到底的执念让这个剧在技术上非常有意思,剧本、表演、对话都是顶级的。

#扮演一个有文化的人

看过 犹太长老的灵猫 🌕🌕🌕🌑🌑
一些宗教的争论吧,看不太懂,很多莫名其妙的。

#扮演一个有文化的人

笑死,《The Atlantic》杂志主编 Mar 15 突然被拉进一个 Signal 群,里面一群政府官员讨论对也门胡塞发动袭击的计划。

主编开始以为是恶搞,后来渐渐觉得……好像……是真的……然后就缩在群里围观高官们们叨逼叨: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CIA局长、财政部长、白宫主任……最后在新闻上看到真打起来了,才确定自己进了个真的草台班子聊天群。

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

北京市气象局提示: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为: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显示更早内容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