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变态只是所谓“黑暗三角”人格特征的一部分。另外两个特征——自恋(narcissism)与马基雅弗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也能够解释我们在骗子身上所常见的很多特点。
自恋会导致浮夸、自命不凡、自我膨胀、过高的价值感和操控他人等。简言之,这似乎说的就是弗雷德·德马拉。他不甘屈于人下,迫切需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这个目的。自恋者会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形象。正是因此,弗雷德才会去糖果店行骗,以避免在同学面前丢丑——这算不上什么伟大的骗局,而是这种自我中心倾向的后果。
不过,也许能更准确描述他行为的是“马基雅弗利主义”——这种人格几乎与欺骗画等号,在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和最著名的骗术高手的故事中都能找到这种特征,两者都冷酷无情而极具成效。
在心理学语境中,“马基雅弗利主义”指的是一系列特定的属性,具备这种属性的人会为达成其目的而操控他人——这几乎是对骗子教科书式的定义。北卡罗来纳大学市场学教授理查德·卡尔霍恩(Richard Calhoon)在1969年曾发表论文,将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定义为“采用侵犯、操控、剥削他人等不正当手段以达到个人或组织目的”的人。1970年,为研究领导者操控人心的倾向,两名心理学家——理查德·克里斯蒂(Richard Christie)和弗洛伦斯·盖斯(Florence Geis)发明了一种名为“马基雅弗利主义量表”的测试方法。在这份问卷中得到高分的人,即“高危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在社会中往往也是操控他人的高手。在一系列研究中,当一名高危马基雅弗利主义者与一名低危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处于相同环境下时,前者几乎在所有情境中都领先于后者。后者会受到感情的阻碍,而前者则不容易受到类似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