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玛丽亚·康妮科娃​

他们是犯罪界的贵族。

——戴维·莫勒(David Maurer)

▷引言:shimo.im/docs/47kgMddYnKIggb3V

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戴维·莫勒开始发前人未发之覆,对诈骗犯的世界展开深入研究。他简单地把他们称为“犯罪界的贵族”。硬性犯罪——简单粗暴的偷窃、入室盗窃、暴力犯罪和威胁恐吓——这些都与欺诈高手们无关。欺诈游戏是依赖软性技巧的活动,靠的是信任、同情与口才。真正的欺诈高手从不强迫他人做任何事,却会让人成为自掘坟墓的同谋。他们不偷不抢,我们却自愿献出财物。他们不用威胁任何人,我们却编出故事来自己骗自己。我们相信,是因为我们自己愿意相信,而不是因为他人强迫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甘愿任他们予取予求,双手奉上金钱、荣誉、信任、名声、地位和支持,而丝毫意识不到事情的真相,直到一切已经太晚才追悔莫及。我们迫切需要信仰,我们渴望接受能为我们的世界提供解释的事物。这种需求与渴望无处不在,强烈无比。只要稍加指引,我们就会愿意相信任何事,信任任何人。无论是对阴谋论、超自然事件还是对巫师灵媒,我们轻信的程度似乎是没有底线的。

——「引言」

关注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大多数人是不会骗你的。我们不善于识别骗局,是因为信任他人对我们更有利。比起熟练地拆穿骗局,信任是更具进化优势的道路。人是天生容易相信他人的,我们必须如此。在婴儿时期,我们必须要相信,抱着我们的大人会照料我们,满足我们的需要和欲望,直到我们长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为止。我们一生都不会放弃这种信任。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罗德里克·克莱默(Roderick Kramer)在一项研究中要求学生们玩一个信任游戏。一些学生直接参与游戏,另一些则被告知,他们的伙伴是不诚实的。结果克莱默发现,我们的本能是去相信他人。比起一无所知的学生,那些得到特别提醒的学生会对可能的不诚实行为予以更多的注意。实际上,游戏参与者的表现一直没变,但这种表现在不同人眼中却有不同的解读:除非被特别提醒,不然大家都认为这种表现是诚实的。
这种本能是有好处的。研究表明,这种所谓“普遍信任感”越高的人,身体一般也越健康,同时也越容易感到幸福。人民具有高度信任感的国家经济发展得更快,其政府机构也更加稳定。容易相信他人者更可能去创业或做志愿工作。此外,一个人越聪明,也就越容易相信他人。两名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在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普遍信任感、智力、健康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正相关。与一般人相比,语言能力较强的人相信他人的可能性要高34%;理解能力较强的人相信他人的可能性要高11%。具有较高信任感的人身体健康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7%,感到“非常幸福”的可能性也要高6%。
至少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对他人过于乐观的态度不失为一件好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往比面对事实更好接受。你穿什么都好看。你今天容光焕发,即使昨晚失眠。对方没有接受你的邀请真的是因为无法脱身。你的投稿或是想法遭到拒绝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出色,而只是因为“不太合适”。还有很多类似的无害谎言,我们每天都要听几十遍而不会去过多琢磨。它们会起到“社交润滑剂”的作用。
对谎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能让我们感觉良好,还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好。1991年,乔安娜·斯塔莱克(Joanna Starek)和卡洛琳·基廷(Caroline Keating)对纽约州北部的一支大学游泳队进行了跟踪观察。她们想知道,那些更善于自我欺骗、忽视负面刺激、把模棱两可的证据当成好消息的选手会不会比那些诚实敏感的人表现更好。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