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尼古拉斯·埃普利和以色列班固利恩大学的泰尔·埃亚尔(Tal Eyal)发表了一系列实验的结果,这些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判断他人身份与心理的技巧。这篇论文的标题是《如何让人看上去像有心灵感应能力》(“How to Seem Telepathic”)。这两名研究者发现,我们所犯的很多错误都源于我们分析自己与分析他人方式的不对等。在做涉及自我的判断时,我们会考虑到大量细节,并结合自身所处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但是,在对他人进行判断时,我们则会在更宏观、更抽象的层面上进行思考。当被问及关于自己和他人的相同问题,比如“你漂亮吗”与“她漂亮吗”时,我们的判断依据大不相同。在考虑自己的外表时,我们会回想自己的头发在某天早晨看上去如何,自己是否得到了充足的睡眠,某件T恤和自己的肤色是否相配,等等;在考虑他人的外表时,我们则会根据全面的依据进行评判。在此出现了两种不对等:我们不能肯定他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也不能准确判断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己思考的角度,就会马上变得更富直觉,判断也更准确。在一项研究中,当人们得知自己的照片在几个月后将供人品评时,他们就会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模样。在另一项研究中,当人们得知他们进行自我描述的录音将在几个月后被放给他人听时,他们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突然之间,他们开始像他人一样,在抽象的层面上看待自己。因此,他们也能更加客观地判断出自己在现实中的形象,而不仅是在自己脑海中的样子。
对一名有进取心的读心者——也就是正准备获取信息的骗子来说,这一技能至关重要:你必须知道别人正在用哪些线索评判你,哪些线索又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某天看上去很疲惫,你的信心就可能不足,你的说服力也会随之下降。但如果你意识到其他人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而你的整体行为才会决定他人对你的观感,那你就可以着眼大局,重拾信心了。
在另一系列研究中,埃普利和埃亚尔关注了一个相反的效应:当我们用看待自己的角度去判断他人时,准确率会有所提高吗?这一次,他们向研究对象展示了一些其他学生的照片,并告诉他们,有的照片是当天早些时候拍摄的,有的照片是几个月前拍摄的。果不其然,那些认为照片是几小时前刚刚拍摄的人在做判断时,比那些认为照片是几个月前拍摄的人注意到了更多细节——他们在观察他人时和观察自己一样细致入微。这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很简单的转变,却可以带来非常不同的效果。骗子在观察所有人时都很注意细节。在料敌机先的时刻,准确性至关重要——骗子不仅想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们,还想准确地展现出自己想被看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