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更相信那些看起来更熟悉或者和我们更相似的人,愿意对他们倾诉那些我们不会告诉陌生人的事情,因为这两种人不太可能伤害我们。如果一个你刚认识的人在喜欢的喜剧和日常衣着方面与你口味相同,那么这很可能意味着你们在其他方面也志同道合。毕竟,品味、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其根源。然而,那些与我们差别很大的人,其行为动机可能就不那么友好了。我去拜访的那位通灵师在我们谈话开始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你不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对吧?”我告诉他,我不是。他对我说他也不是,但他不会搬到别处去住。我点头表示同意。在对话过程中,这种“相同点”越来越多——他同样对自己的事业感到没有把握,他也想做出改变,他也和我一样,其实很有艺术才能,有时也感觉自己已经远离初心,但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而为之。到最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和我志趣相投的人(我确信,他接待的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就像西尔维娅·米切尔的客户把她当作朋友,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有着同样的困扰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