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完全丧失作为天使的属性、沦为半人半兽的杂交生物(hybrid)的时期终于到来了。这是人类的想象力与神学联手之后的必然结果。天使的柔软羽毛蜕化为爬虫类的鳞片,透明的羽翼变成布满棘刺的软骨。在新圣母大殿的壁画中,冥府的众恶魔背后长出蝙蝠似的翅膀,看着基督的脸不觉瑟瑟发抖[安德烈亚·迪·博纳尤托(Andrea di Bonaiuto)作《基督下降冥府》]。这一主题出自伪经《尼哥底母福音》,它先是在拜占庭帝国流传,13世纪以后传入西欧。从这层意义上讲,恶魔的东方起源说天然就内含于杂交生物的主题之中。
长着蝙蝠翅膀的恶魔肇始于中国周代的青铜器装饰及李龙眠的画作,在乔托、博斯及其他奇怪画家的作品中出场。远东神话与西欧艺术之间的交流在14世纪蒙古人入侵以后愈发密切。
尽管如此,我们不妨来看看卡洛·克里韦利(Carlo Crivelli)笔下的恶魔(15世纪,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这不就是一只长了张阴险邪恶的人脸的爬虫类生物吗?恶魔扮演着反衬圣米迦勒的角色,它仰面朝天,被圣米迦勒踩在脚下,被内心郁积的愤怒不断折磨着。它那锐利的钩爪无法撕裂大天使的绑腿布,其痉挛着的手脚上的肌肉组织,不禁让人想到鸟类或者蜥蜴的表皮,从而营造出难以言喻的怪异感。阿维尼翁画派被后人称作圣塞巴斯蒂安的无名画家也留下了一幅构图几乎相同的作品,画中恶魔更近似鸟类,下身长满茂密的羽毛。与《萨夫拉的圣米迦勒》(15世纪,普拉多美术馆)一画中保持恶龙形象的恶魔相比,两者实在相去悬殊。
卡洛·克里韦利,《圣米迦勒与恶魔》(局部),15世纪,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令人联想到爬虫类的怪异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