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部早期的盎格鲁-诺曼语《启示录》抄本(13世纪初)中的一幅插画被巴尔特鲁塞蒂斯称为“双头戈耳工”,两只怪物伸出头颅,两个下颌合而为一,两张嘴合成一张巨口,奇怪的鸟兽和恶鬼在其中骚动吵嚷。这座地狱犹如巨大的阴道,又如一只令人作呕的软体动物。巴尔特鲁塞蒂斯发现,在塔罗斯出土的公元前4世纪的埃及圣甲虫石雕是双头戈耳工的古老起源。
图1 盎格鲁——诺曼语《启示录》,14世纪初,图卢兹
图2 古埃及的圣甲虫雕像
图3 盎格鲁——诺曼语《启示录》抄本中的“双头戈耳工”,13世纪初
我们在格列柯(El Greco)的《菲利普二世的梦》(1580年,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中能够听到《约伯记》奇妙的怪鱼主题的近代回响。画面右下角有一头利维坦,它血口大张、獠牙外露,从鼻孔中喷出炽烈的气息,正在吞噬挣扎着的成群罪人。至此,冥府已经演变为真正的“地狱”……
如前所述,“冥府”主题起源于拜占庭世界,经由博韦的樊尚(Vincent de Beauvais)的《大宝鉴》、雅各布斯·德·佛拉金(Jacobus de Voragine)的《黄金传说》(均成书于13世纪)而在西欧世界传播,但“启示录”主题反而是西欧世界的产物,它尚需漫长的时日才会在拜占庭及俄罗斯艺术中结出丰硕的果实。《启示录》由于受到拉丁教会精力充沛的护教士圣哲罗姆(Saint Jerome)的高度称赞,很早就在西欧世界成为《新约》的主要书目之一,但东方世界长期将《启示录》视为伪经,因此,它在东方艺术中的光大比西方晚了一千年。
图4 格列柯,《菲利普二世的梦》,16世纪,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