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使的号角声响彻四方,地轴倾斜,海波翻涌,血雨暴降,草木焚尽,鱼类灭绝,燃烧的星辰陨落,天地笼罩在晦暝之中。无底的深坑将会开启,弥漫的烟雾中飞出无数头戴金冠的怪物,它们长有蝙蝠的翅膀、马的身体以及人类的脸。圣瑟韦的《贝亚图斯启示录》(第一百四十八幅插画)中的怪物长着狮子的头,但《花之书》与天启挂毯中的怪物都长着一张人脸。那骑着巨马而来的是地狱之王亚巴顿(Abaddon),它的脸和身体是猿猴,手脚的末端变成了蛇头……
15世纪末出现的印刷术满足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绘画作品收藏癖,托这项便捷的技术之福,版画家们很自然地将描绘的题材转向卑俗的日常生活。当然,恶魔曾经在托尔切洛岛的马赛克镶嵌画中,以及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出自契马布埃(Cimabue)手笔的壁画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依然没有改变。《死亡的艺术》(Ars Moriendi)与《贫者的圣经》中的木版画成为新市民阶级的共有财产,这些支流可谓对使徒约翰的故事的补充,沿袭了古老的罗曼式艺术的传统。15世纪的版画艺术是对贝亚图斯的抄本与《花之书》一脉的启示录式传统的继承。根据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所言,“没有一个时代能像15世纪这般,令死亡的思想如此深刻地镌刻在每个人心中。木版画为所有阶级所悦纳,它以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动笔法单纯且直接地描绘了死亡的理想”(《中世纪的秋天》)。
图1《花之书》中的细密画,15世纪,尚蒂伊,孔代美术馆(吹响号角的天使;头戴冠冕、长着人脸的怪物;猿猴模样的地狱之王亚巴顿)
图2 圣瑟韦的《贝亚图斯启示录》,11世纪,巴黎国立图书馆(长着狮子头的怪物)
1498年,丢勒出版了著名的《启示录》木版画组画,总共十五幅,他的作品以自罗曼式艺术以来的“启示录”构图为宗,却又成为其完美典范,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后人争相效仿。与此相比,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小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都只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润色而已。
图3 丢勒,《启示录》中的怪兽,木版画,15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