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这本名为《恶魔幻影志》的艺术史随笔集,是笔者写于十七年前的作品。1961年3月至10月,分八期连载于艺术杂志《水彩画》。此番作为单行本出版之际,笔者新添了四十页左右的内容,但大体上保持了十七年前的原貌。
桃源社早有将本书结集出版的打算,但由于笔者要么忙得无暇他顾,要么一闲下来便又疏懒怠惰,本书的面世便不得不推迟至今。说实话,笔者很想将这部少作全面推倒重来。十七年前,笔者年不过三十,不顾知识储备与参考文献的匮乏,单凭一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就执意挑战在当时的日本尚无人涉足的领域。如今想来,不曾亲眼见过一座罗曼式教堂却洋洋洒洒写下数万言,不免让人羞惭。
在今日之笔者看来,这部少作多有思虑不周之处,令人不满之处更是俯拾皆是。然而,推倒重来也不太现实。笔者最终决定不做改动,让《恶魔幻影志》保持发表在杂志上的原貌结集出版,因为我今后或许也不会再有做大幅修改的余裕了。思虑不周或者令人不满之处虽然显眼,但当作研究资料来阅读不也有一番意趣吗?
十七年来,笔者一直在收集中世纪恶魔题材绘画作品的相关书籍,如今它们已在我的书房中堆叠成山。在写《恶魔幻影志》之时,笔者未能活用这些沉睡在书房深处的资料便草草让其面世,对此我也深感遗憾。但这实属无可奈何之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对笔者这种不善布局谋篇的人而言,大幅修改书稿实在难办。
这听上去极像在辩解,但《恶魔幻影志》确实是笔者最心爱的作品之一,正因如此,它才迟至今日面世。笔者现在深切地体味到了眼看着掌上明珠嫁为人妇的父亲的心境。出嫁的筹备工作远远谈不上周全,但为了已耐心等待十七年的桃源社的矢贵升司君,笔者也只好微笑着送女儿出嫁。
单行本新添的部分包括第一章《恶魔形象的起源》以及第二章《恶魔的肖像学》的前半篇。这些篇章也是在数年前写下的。

1978年8月

关注

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第三十四章写道:魔王路西法胸部以上的部位露在冰层外面,鼓动着三双翅膀,六只眼睛在哭泣,混合了泪与血的涎水沿着三张嘴的嘴角流下。晚年的波提切利表现出强烈的神秘主义倾向,他用铅笔巧妙地描绘出魔王无尽的悲惨。维吉尔和但丁环绕在浑身覆满刚毛的巨大魔王的周围,犹如围绕太阳旋转的小行星般画出轨道。但丁的诗写道:
啊,当我看到他头上有三个面孔时,对我来说,这是多大的使人惊奇的事啊!一个面孔在前面,是红色的;
另外那两个和这个相连结,位于肩膀正中的上方,它们在生长冠毛的地方连结起来。
右边那个的颜色似乎在白与黄之间;左边那个看起来就像来自尼罗河上游地方的人们的面孔;
每个面孔下面都伸出两只和这样的鸟相称的大翅膀:我从来没有见过海船的帆有这样大。
正如但丁诗中所写,波提切利笔下魔王正中间的嘴咀嚼着背叛基督的加略人犹大,左右两张嘴里分别是刺杀恺撒的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按照本韦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说法,路西法的三颗头是象征着无力(黄色面孔)、无知(黑色面孔)与憎恶(红色面孔)的魔王的三位一体,与表示权力、知识与爱的圣三位一体相对应。据说这种被称为“反三位一体”(Contra Trinitas)的图像起源于《启示录》第十六章的经文:“我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波提切利的魔王像正是“反三位一体”的典型。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