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之战》【英】彼得·克劳福德​

▷历代君主(如图)
▷导言:shimo.im/docs/0l3NMgP2vouYVXAR

●第1章 走向公元600年的罗马与萨珊
●第2章 篡位者之战与希拉克略起义
●第3章 “老兵出阵”
●第4章 “攻城槌已触墙”
●第5章 新来挑战者
●第6章 伊斯兰风暴
●第7章 穆斯林战兽肆虐(636)
●第8章 告别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
●第9章 夺罗马粮仓,断波斯国祚
●第10章 国主俱亡,三神存二,一雄胜出
●第11章 盛宴继续:从大西洋到印度洋

●第3章 “老兵出阵”

彼国属我。我欲立莫里斯之子狄奥多西为帝。希拉克略无我命令,擅自篡权,今却以我之财馈我。我不擒彼决不甘休。
——库思老二世
(塞比奥斯《历史》,第24章)

▷东境失守

坐稳皇位后,希拉克略着手再现帝治辉煌,重建基础架构,彰显法治的公正与公平,确立宗教典仪,使之成为帝国政权不可或缺的组成。他也认识到,须建立持久王朝。611年7月7日,他和帝后欧多西娅迎来长女埃皮法尼娅。孩子诞于迦克敦附近的希尔雷亚宫。更重要的是,612年5月3日,希拉克略·君士坦丁出生于君士坦丁堡索非安尼宫,自此希拉克略王朝后继有人。不期在当年晚些时候,希拉克略的天伦之乐戛然而止。612年8月13日,欧多西娅卒于癫痫。据载,出殡时有人行为失敬,致民众震怒,之后忤逆者被活活烧死。此事“暴露出希拉克略当政之初笼罩于君士坦丁堡的紧张情绪”。在欧多西娅病殁及忤逆者遭怒杀后,希拉克略和广大民众很快回归罗马帝国的严峻现实。根据盛赞希拉克略的颂歌,以及将其称为帝国救星的描述,人们会以为他一旦掌权,便将扭转同库思老二世的战局。而现实远非如此。福卡斯倒台后,军情未见起色。希拉克略当政的最初十年,战局反而大为恶化。
波斯人常宣称要重建阿契美尼德帝国,舍此目的外,库思老在战争之初的其他意图不得而知,但从实际来看,他也许希望在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有所收获,之后达成和约以确保战果。而战况好于库思老预想。趁福卡斯篡权引起罗马军内纷争之机,波斯人实施围城、虚攻、试探袭击,始终让罗马军队立足不稳,波斯兵马则在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战绩斐然,包括攻克达拉。当福卡斯的兵力被调往埃及去应对尼切塔斯的入侵时,库思老颁布总动员令,诸将得以再立战功。

关注

希拉克略历经内战、失败、屈辱、帝国近乎分崩的情势,逐步再建、重塑、考验了军队,检验了自己的战略和战术领导力,但及至624年,他已有“要攻入波斯腹地的欲望”。624年3月25日,希拉克略离开君士坦丁堡,四年后始返国都。然而,尽管大张声势,希拉克略出兵的确切意图却不得而知。他是否拟大举侵略波斯值得怀疑,同时他也不太可能想对库思老快速实施决胜一击,虽说该战法在过去数百年曾大获成功。此次出兵又将是运动战和补给夺取战,而非予敌致命打击。不过,622年战胜沙赫巴勒兹之后,希拉克略及士卒或更有信心寻机再败敌军。
最初,希拉克略兵发卡帕多西亚凯撒里亚,或表明他意在重施622年的旧计:将沙赫巴勒兹从山中据点引至安纳托利亚平原,以再败对手。不料,也许沙赫巴勒兹对其挑衅未作反应,也许对罗马人遽尔大胆出兵全无防备,故此未能追赶。因无追兵,希拉克略可自主行军,遂挥师亚美尼亚边境。待意识到罗马皇帝的意图后,沙赫巴勒兹纵敌不击,而是进犯罗马国境。希拉克略的进军脚步未受阻碍。甫至亚美尼亚,他向库思老又修一书,希望止战。波斯王以为敌人可任其摆布,遂再拒谈判,回函仍措辞倨傲,称罗马皇帝为“戋戋蠢奴……纠合一众匪盗”,甚而奚落基督教上帝,称耶路撒冷、凯撒里亚和亚历山大被波斯人攻取而上帝却无力拯援,同时称,基督为犹太人所害而无以自保,又何以佑护罗马人免受库思老侵略?
信中措辞对罗马人的宗教和爱国情感伤害过大,似更有可能是由希拉克略的宣传机构杜撰,而非波斯王所写,意在煽动士卒、民众及教牧人员的情绪。同时,似乎希拉克略曾对外声称,自己梦见过有人将萨珊王推翻,并向他禀告:“现将彼交于陛下。”这或是希拉克略所做宣传攻势的另一侧面。有人称,希拉克略兴兵类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倘若他确实借助宗教情绪、爱国情感及梦境宣传,则该说或有几分可信。不过,宗教情绪只是本次出兵的部分缘由,故“十字军东征”之比并不妥帖。再者,即使库思老确曾写过挑衅意味如此强烈的书信,即使他确是如此张狂矜夸之人,此信也并未准确反映出624年岁中的真实情状。希拉克略的兵力或不像有些史籍所讲,多达十二万,也不及昔时罗马皇帝远征波斯所率的一些军队,但两万五千至四万兵力对从未受过侵扰的波斯国境已构成威胁。希拉克略在亚美尼亚一路挺进,未遇阻击。

希拉克略东征(624—628)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