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车窗外,杂树林在暖融融的暮霭中飞驰而过。暮霭的上方,高高的白云泛着微光,看起来像是从地面上照射上去似的。然而,随着列车的奔驰,窗外显得越来越明朗。阳光透过车窗深深地射在车厢内的地板上。驶过长满松树的山丘时,可以看到落满一地的松叶,一处竹丛展示着枯黄的叶子,而波光粼粼的海浪正拍打着黑魆魆的崖角。

关注

《都名所图绘》中《四条河原夕凉》一段,常被描写鸭川乘凉景象的文章引用。“……河东西之青楼,设露台于河畔,灯似繁星,河原上床几连绵,开盛宴于流光。河风习习,紫帽翩翩,俊雅少年,美可羞月。扇影蹁跹,风流雅赏,直令人心摇目眩。况妓姬争艳,妆胜芙蓉,兰麝香浓,或南或北,飘然奉迎……”
也有插科打诨之流,口技艺人等辈殷勤献艺。
“猴串戏,犬相扑,马戏,曲枕,麒麟走索似秋千,唢呐声声闹翻天。凉粉铺里流水涓涓以消暑,风铃轻摇叮当声里招凉风。和汉之奇鸟,深山之猛兽,咸集于此,以供观赏,而人无分贵贱皆游宴于河畔……”
元禄三年夏,芭蕉游历此地,也曾撰诗文记述:
“且说四条河畔之纳凉习俗,于月明之夜,自黄昏时分直至翌日天明。河原之上遍设露台,饮酒作乐,通宵达旦。女子衣带严整,男子着装轻便而又不失规仪。更兼僧俗长老,杂处其间,桶铺铁匠子弟亦得闲而高歌。诚乃京师之一大盛景矣。
“河风习习爽,悠然拂我淡柿裳,乘凉夜正长。”
而此种“河畔诸般杂耍,手作摊贩,说唱戏屋列陈;提灯、座灯、篝火亮如白昼”之纳凉盛景,到了明治末年,又添加了旋转木马和拉洋片。进入大正时代,京阪电车奔驰于河之东岸,河床也被深挖过后,河边纳凉的行为即被禁止了。于是便出现如今这般,上木屋町、先斗町、下木屋町等露台相连的景象。而在古代描写河原纳凉的文字中,音子对于“河风习习,紫帽翩翩,俊雅少年,美可羞月。扇影蹁跹,风流雅赏,直令人心摇目眩……”这一节印象最深。可见当年,月夜下之喧闹,河滩上是有“俊雅少年”卓然秀立于众人之间的。而读此文字,音子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翩翩美少年的俊雅风姿。
——景子首次在音子跟前亮相时,音子就是将她视作“俊雅少年”般的美少女的。
眼下,坐在阿房的茶屋“房宅”的凉台上,音子又回想起了当时的情形。与其说当时的景子像古代的“俊雅少年”,则不如说古代的“俊雅少年”像美少女更确切,因而也更为美艳不可方物吧。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