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如图)
▷导论:https://shimo.im/docs/m8AZM9d0pailn1kb/
我希望从历史学和心理学术语的角度,把我从经验所抽象而出的思想与既有的知识联结起来,而不是列举许多个案来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我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我的论述需要某种历史的正当性,而是希望我能把自己身为精神医学专家的经验,从狭隘的专业领域带入比较普遍的知识脉络当中。如此一来,连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心理学专业人士也可以在这种知识脉络里运用这些来自心理学专业领域的经验。如果我自己不确信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理学观点具有普遍的意义与应用性——所以,最好能在普遍的知识脉络里,而不是在原来的专业假设的形式里作处理——我其实不敢把这些心理学观点与既有的知识衔接在一起,因为人们会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在侵犯其他的领域。
——「序言」
“人们已不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品:整个自然的艺术力量就显露在这种对于恍惚迷醉的恐惧之中。”换句话说,创造性动力——以驱力为形式的力比多——已经把个体当作客体而占据了它,或利用它作为一种工具或表达。如果人们可以把与生俱来的本性视为一种“艺术品”,那么,处于狄奥尼索斯式状态的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艺术品。不过,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毕竟无关于“艺术品”这个词汇所指涉的意义,而是纯粹的自然。所以,它从来就不是一只受制于本身与本质的动物,而是一条不受约束的、水流湍急的野溪。为了论述的清晰度和后续的讨论,我在这里必须强调这一点,因为尼采曾基于某些原因而忽略了这一点,所以这个问题披上了一层虚假的审美面纱,但在某些地方,他却又不由自主地揭开了这层面纱。举例来说,他在提到狄奥尼索斯式狂欢时,曾表示:
几乎在所有的地方,这种庆祝活动的重心都是极度的性放纵。它的浪潮冲垮了所有的家庭及其令人尊敬的家规;自然界最凶猛的野兽也会挣开束缚而参与其中,直到残暴与性欲的快感以令人作呕的方式交混在一起。
尼采把古希腊圣地德尔菲(Delphi)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和解视为这种对立已经在文明的希腊人心中消弭的象征。不过,他却忘记了自己提出的那道能起补偿作用的公式。按照这道公式,奥林匹斯山的诸神会因为他们的光亮而感谢希腊人的黑暗灵魂的衬托。所以,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和解是一种美好的现象、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产生可以归因于希腊人在面对自身的文明面和野蛮面的对抗时所感受到的迫切性。希腊人的野蛮面也就在狄奥尼索斯式的状态下获得了毫无阻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