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

↓开篇

那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春天。天气乍暖犹寒,阴晴不定,大地上空总有蓝云紫雯飘荡。在乡下,农民瞅着田野,忧心忡忡;在伦敦,人们望着天空,雨伞时而撑开,时而合上。然而,四月份,这种天气倒是在意料之中的。在惠得利商行,陆军商行,海军商行,成千上万的店员这么说着,便把包得整整齐齐的商品递给站在柜台那边、穿着荷叶边衣裙的太太小姐们。西区是无穷无尽的购物大军,东区是络绎不绝的办事人员,他们在人行道上招摇而过,宛如行进不止的旅行团——对那些有理由驻足,比方说,寄一封信,或者在皮卡迪利大街上一家俱乐部窗前盘桓一阵的人来说,情况似乎就是这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有活顶四轮马车,有维多利亚马车,有双轮双座出租马车,因为春季才刚刚开始。

关注

她躺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一团淡淡的水渍出现在那里。它像一座小山。这使她想起了希腊或西班牙的一座荒凉的大山;看上去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人涉足。
她把放在床罩上的那本书打开。她希望那是《拉夫旅行记》或者《小人物日记》;但恰好是但丁,她懒得去换。她随便读了几行。但她的意大利文荒疏了;她好坏记不起意思来。但意思是有的;一只钩子似乎在划着她的心扉。
chè per quanti si dice più lì nostro
tanto possiede più dì ben ciascuno.
这是什么意思?她读了一下英译。
因为还有多少人在说“我们的”,
每个人就还会具有多少的善。
她的心思正注视着天花板上的飞蛾,又在倾听猫头鹰在树间盘旋时清脆的呼叫,所以这些字只是被它轻轻地摸了一下,没有展现它们充分的含义,但似乎把什么东西在这古意大利文的硬壳中收拢起来了。哪一天,我要好好读读,她想,顺手把书合上。当我给克罗斯比发养老金让她退休的时候,当……她该不该另买一幢房子?她该不该去旅行?她该不该最后去印度?威廉爵士就要在隔壁床上睡觉了,他的生活结束了;她的却正要开始。不,我不想另买一幢房子,不另买房子,她想,望着天花板上的斑点。一只船轻轻地破浪前进、一列火车在铁路上晃荡的那种感觉又回到心头。事物不可能勇往直前,她想。事物一晃而过,事物千变万化,她想,抬眼望着天花板。而我欲往何方?何方?何方?……飞蛾绕着天花板乱撞;那本书滑到地板上。克拉斯特赢得了那口猪,但谁赢得了那只银盘呢?她沉思着;鼓足了劲儿;转了个身,吹灭了蜡烛。黑暗统御了四方。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