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我们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人们常常使用错误的衡量标准——人们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也羡慕别人拥有这些,却低估了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在对这种情况做出概括性的判断时,我们很可能面临一种危险:忘了人类世界和人的心理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有一小部分人,让他们同时代的人钦佩不已——尽管他们的特质和成就与大多数人的目标和理想大相径庭,但他们的伟大也正在于此。人们无疑容易认为大部分人全然不会关心这些伟人,毕竟只有少数人欣赏他们。不过,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和行为存在差异,人们的“愿望冲动(wishful impulses)”也千差万别,所以事情也许并非那么简单。

关注

在人们眼中,自我是自主的、统一的,与其他一切截然不同。这种现象具有迷惑性。恰恰相反,自我是向内延续的,进入到一种我们称之为“本我(id)”的潜意识的心理存在中;自我是本我的表象,二者没有明显的边界。精神分析的研究最先取得了上述发现,并且应该还能向我们揭示更多自我与本我的关系。但是,对于外部世界,无论如何,自我总是保持清晰、明确的界限。只有在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诚然不寻常,但也不能被贬为病态)之中,自我才不会与外界保持界限。自我与“客体(object)”之间的界限在热恋阶段趋向于消失。一个热恋中的人会不顾自己感觉上的所有证据,宣称“我”和“你”是一体的,还准备照此行事,就好像这真的是事实一样。那些暂时能够被某种生理性功能消除的东西,当然也肯定容易受到病理性过程的干扰。病理学已经让我们熟悉了大量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中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或者这些界限实际上就没有被正确地划分。在一些病例中,病人认为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甚至自己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他的知觉、想法和感觉——都是陌生的,不属于他的自我。在另一些病例中,病人将明显源于自我、理应被自我承认的事物归属于外部世界。因此,实际上我们对于自我的感觉也容易受到干扰,自我的边界不是永恒不变的。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