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以为大家熟知的遗忘是记忆痕迹的毁灭,或者说是记忆痕迹的消亡。现在我们纠正了这种错误的假设,而更倾向于采纳相反的观点:任何东西一旦在心理上形成就不会消失,都会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并可以在适当的情景(例如当退行足够久远时)下被再一次唤醒。让我们从其他方面打个比方来理解这种假设的含义。我们以“永恒之城(the Eternal City)”的历史为例。历史学家告诉我们,最早的罗马城是“帕拉蒂尼山(the Palatine)”上一处名为“罗马方城(Roma Quadrata)”的有围墙的定居点。然后在“七丘联盟时期(the phase of the Septimontium)”,罗马是不同山丘的定居点结成的联盟;接下来“塞维墙(the Servian wall)”围住的部分是罗马城;再后来,罗马城经过共和国时期和恺撒早期阶段的各种变故之后,罗马皇帝奥勒利安用自己建起的城墙把这座城市围了起来。我们不再继续追溯这个城市所经历的变化了,而是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名历史和地形知识非常渊博的游客,他能在今天的罗马发现多少罗马早期阶段残留的痕迹呢?他将看到,奥勒利安城墙除了一些断口,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在某些地方,他可以发现考古挖掘出土的部分塞维墙。如果他知识再丰富一点——比现代考古学的知识还多的话,那么他也许能从城市规划图中发现完整的塞维墙的走向以及罗马方城的轮廓线。曾经矗立在这座古城上的建筑已不复存在,游人难觅其踪迹或者仅能找到寥寥几处残迹。哪怕他了解再多关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的知识,那最多也只能让他指出哪些是该时期神庙和公共建筑的遗址。它们所在的位置现在已是废墟,但并不是共和国时期建筑物的废墟,而是火灾和人为破坏之后重新修建的建筑物的废墟。所有古罗马遗迹都混入到文艺复兴之后几个世纪兴起的大都市之中了,这几乎不需要特别说明。在罗马城的下面或者说其现代建筑的下面,肯定还埋藏着不少古代遗迹。这就是罗马这类历史古城保存过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