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我们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人们常常使用错误的衡量标准——人们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也羡慕别人拥有这些,却低估了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在对这种情况做出概括性的判断时,我们很可能面临一种危险:忘了人类世界和人的心理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有一小部分人,让他们同时代的人钦佩不已——尽管他们的特质和成就与大多数人的目标和理想大相径庭,但他们的伟大也正在于此。人们无疑容易认为大部分人全然不会关心这些伟人,毕竟只有少数人欣赏他们。不过,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和行为存在差异,人们的“愿望冲动(wishful impulses)”也千差万别,所以事情也许并非那么简单。

关注

凡是人类让地球为人类服务,有助于人类免受自然力量暴虐侵害等的活动和资源,我们都视其具备文明的性质。基本没有人对文明的这个方面产生怀疑。如果我们尽量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最早的文明行为是使用工具、控制火,以及建造住所。在这些行为中,掌握对火的控制尤为突出,称得上是一项无与伦比、绝无仅有的成就,而其他行为从此开拓了人类曾经遵循的道路,并且我们也很容易猜测是什么刺激了这一切发生。人类利用所有工具来完善自身器官,无论是运动器官还是感觉器官,或者去消除这些器官面临的功能限制。发动机让人可以控制巨大的力量,它就像肌肉一样可以由人随处使用。幸亏有了船和飞机,任何水域与空气都不能阻止人的运动。借助眼镜,人矫正了自己眼睛晶状体的缺陷。借助望远镜,人类可以看清遥远处的东西。借助显微镜,人类突破了视网膜结构带来的视力局限。借助照相机,人类把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留存下来,就像人类借助留声机唱片把转瞬即逝的听觉印象留存下来一样。这两种工具本质上是人具备的回忆能力,也就是记忆力的物质化。借助电话,人可以听见远方的人说话,甚至在童话故事中这都曾被认为不可能办到。书写,从起源上讲的是不在场的人的声音。住房,是母亲子宫的替代品,因为人很可能依然向往着那人生的第一处住所,在子宫里,人感到安全而舒适。
人类利用科学和技术在地球上创造了这些事物。在地球上,人类最初出现的时候只是一种脆弱的动物有机体,同时人类物种的个体必须以无助的婴儿(“啊,大自然的小不点儿!”)的形态来到世间。这些事物不仅听起来像童话,它们事实上也满足了童话中全部或者差不多全部的愿望。所有这些东西,人们都可以宣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全知全能的理想概念,并将这些概念通过神明体现出来。人类将自己无法得到的或者被禁止获取的东西全部寄托到神明身上。所以,你可以说神就是文明理想的化身。现在,人们已经离实现这个理想非常近了,人自己已经几乎变成了神。确实只有以这种方式,理想通常才能按照对人性的普遍判断得以实现。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