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逃避世人,寻找孤独,想象力不再活跃,思考也越发减少,然而,我生性活泼,没有麻木不仁和萎靡不振。出于强烈的本能驱使,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周围的事物上,尤其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东西上。矿物界本身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可爱之处,它把丰富的宝藏掩埋于地下,是为了远离人类的目光,以免引发人类贪婪的欲望。矿物作为巨大的财富埋藏在地下,是准备有朝一日在人心败坏到对他们容易到手的东西失去兴趣时,才让他们取用。而要得到这笔财富,需要精巧的工艺和艰辛的劳动,得吃不少苦头才行。他们得挖掘大地的深处,冒着生命和健康的危险去找寻想象中的宝藏。而大自然向他们提供的实际财富,他们早已学会享用,并不会真正去追求。他们远离太阳和白昼,把自己活生生地埋在地下,而不是痛快在阳光下生活。田园耕作的美好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矿坑、矿井、熔炉、锻炉、铁砧、铁锤、弥漫的煤烟和熊熊燃烧的煤火。矿工们被矿井里有毒的气体折磨得有气无力,面如菜色。矿井里黝黑的铁匠,令人恐怖的施工景象取代了外面宽厚的大地、成荫的绿树、似锦的繁花和湛蓝的天空。那里没有坠入爱河的牧羊人,更没有身强体壮的农夫。
我承认,要装出一副博物学家的样子是很容易的:捡一些沙子和石头,放进口袋里,再摆放到工作室里就可以了。喜欢搞这类收藏的人一般来说都是一些热衷于显摆自己的无知的富人。若想在矿物学的研究中有所收获,需要成为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需要在实验室做一些艰辛的耗资昂贵的实验;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需要成天与煤炭、熔化锅、锻炉和蒸馏罐打交道,冒着损害生命和健康的危险,在令人窒息的煤烟和蒸气中度日。在这些令人忧伤和疲惫的研究里,反而滋生的是骄傲之心,而不是知识。那些偶然发现了某些小小的化合物便自我吹嘘,以为参透了大自然活动的奥秘的平庸化学家,不是很常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