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题解)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宋制,知州知府总掌郡政,又设通判监政,共商和裁决管内大事。当时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是苏轼的至交好友。他们都是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排斥出朝,外任地方官职的。这年十一月,苏轼因公到常州、润州视灾赈饥,姻亲柳瑾附载同行。次年正月过丹阳(今属江苏),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柳瑾相别。此词是苏轼“自京口还,寄述古作”,则当作于二月由京口至宜兴(今属江苏)途中,返丹阳之时。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永遇乐】
(题解)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八月十五日,孙巨源离海州赴京,任修起居注、知制诰。时苏轼离杭州赴密州知州任,两人会于润州甘露寺景疏楼,同至楚州相别。十一月苏轼至海州,与海州知州陈某会于景疏楼,作此词寄孙巨源。孙巨源,名洙,扬州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请求外任,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suī)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哨 遍】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括櫽,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浣溪沙】
(题解)这组词共五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的黄州。徐君猷,名大受,时任黄州知州。他对贬谪黄州的苏轼十分优待。元丰六年(1083),徐君猷病逝后,苏轼在给君猷之弟得之的信中说:“始谪黄州,举目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座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跳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其二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垄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p.s.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兄弟继嘉祐二年(1057)同科进士及第之后,苏轼被任命为河南府福昌县主簿,但未赴任。苏辙也被任命为河南渑池县主簿。嘉祐六年(1061)八月,又参加制举特试,仁宗皇帝亲自主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问。在这次考试的前后,苏轼写了《进策》二十五篇,《进论》二十五篇,《礼以养人为本》等六论,以及皇帝御试的《御试制科策》一篇。仁宗钦点“入第三等”,而北宋自公元 960 年建国以来,正好百年,“入三等”者,苏轼为“百年第二人”。苏辙入第四等。宋仁宗“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苏轼被命为凤翔(今属陕西)签判,苏辙(子由)因其《御试制科策》尖锐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只好自己要求留京侍父。在这以前,他们兄弟一直生活在一起。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苏轼启程赴任,是他们第一次远别。苏辙送兄赴任,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离京城一百四十里的郑州西门外,苏轼写下了这首抒发离愁别恨的名篇。
【行香子·过七里滩】
(题解)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二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他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经过七里滩时作此词。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