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利​

▷尼罗河上的忧思——代序:shimo.im/docs/e1AzdOYyBdid2ZqW

「导言」

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约公元前425年)造访埃及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么多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当今的埃及作为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大国、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一直困扰着中东地区,埃及在中东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探讨解决方案时,不仅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同埃及频繁磋商,美国和以色列方面也需不时地听取埃及方面的意见。显然,这样一个国家值得我们好好去认识,这样一个国家的历史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

关注

纳赛尔坚信“用武力夺去的东西只有用武力夺回”。于是,埃及决定对以色列发动消耗战。埃军频繁潜入西奈半岛,偷袭以军,使以军伤亡不断,困顿不堪,运河两岸炮声隆隆。但是,以色列仰仗美国支持,获得了大量美式先进战斗机,然后凭借空中优势侵入埃及领空,轰炸运河两岸的埃军营地,还深入埃及腹地进行狂轰滥炸。于是,纳赛尔亲赴苏联,请求苏方提供可与敌机相匹敌的新型战斗轰炸机,但勃列日涅夫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埃及因无法对付强大的以色列空军,1968年9月,被迫停止炮击,以减少以军的轰炸,保护埃及国内的重要设施。
1969年3月9日,埃军总参谋长里亚德在苏伊士运河前线视察时被打死,埃及举国上下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当局恢复军事行动。
1970年1月,纳赛尔秘密访问了莫斯科,告诉苏联整个埃及缺乏保护和安全,随时有遭以机空袭的危险,请求苏联向埃及提供萨姆III型导弹。苏联领导人婉言拒绝。纳赛尔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坦白地告诉苏联领导人说:“我是一个每天在自己国家挨轰炸的领导人,我的军队无所掩蔽,人民赤身裸体,毫无防卫。我有勇气把这样一个不幸的事实告诉人民: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美国人是世界的主人。我不准备做一个向美国人投降的人,但是接替我的职位的人将不得不这么做。”
苏联领导人唯恐失去埃及,只好勉强答应了纳赛尔的要求。1970年4月,苏联向埃及提供了萨姆III型导弹,4架米格25型飞机以及技术人员,这些先进武器对以色列起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以色列空军不再敢闯入埃及腹地。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