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而活:人文主义700年的追寻》【英】莎拉·贝克韦尔​

▷序言:shimo.im/docs/0l3NMO7DewTXrvAR

大约2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用一句妙语道出了这种以人类为中心的路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也许听起来有些傲慢,但我们不应将其曲解为全宇宙都必须迎合人类的想法,更不能将其理解为人类被加冕为其他生命形态的统治者。我们可以这么解读这句话,即作为人类,我们以一种被人类塑造过的方式体验着我们的真实存在。我们知道并且关心和人类有关的事情。由于这一切对我们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还是严肃对待吧。
诚然,所有事物在此定义之下都被染上了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不过,其他的定义待选项则更加泛化。一如小说家E. M. 福斯特(E. M. Forster)——一个深度关注“人类”的作家,而且他也是人文主义机构的铁杆成员——曾经这么回答人文主义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了更好地赋予人文主义荣光,我们可以列一张清单,举出那些我们所享受的或者觉得有趣的事物,以及那些帮助过他人的人,还有那些被爱、被帮助的人。这张清单可能并不会太激动人心,它也没有教条式的深沉和惩罚式的庄严。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地把它朗读出来,因为人类的感恩之情和人类的希望会由此发声。

——「序言」

关注

阿尔杜斯成了一个印刷风格上的大师。就某个极端方面而言,他可以为自负的作家提供华丽的表演。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1499年的《波力菲罗的梦中情》(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 )——如果把它的名字全部翻译过来,就是《波力菲罗的梦中情教育他人类的一切无非南柯一梦》(Poliphilo’s Hypnerotomachia Where He Teaches That All Things Human Are No More Than a Dream )。其作者理论上说应该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匿名修士,但他以藏头诗的方式在所有章节的第一个字母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线索:通过这些字母我们可以拼出一个句子,其中包含他的名字,即弗朗切斯科·科隆纳。这个故事是用一种混合的拉丁化意大利语讲述的,英雄波力菲罗在古代遗迹和草地上漫游,寻找他失落的爱人波利亚(Polia)。跟阿尔杜斯一样,她在一场瘟疫期间许诺如果能够幸存下来就脱离红尘——在这个故事里,这意味着她会变成狄安娜女神神庙里的贞洁圣女。跟阿尔杜斯不同,她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当某天波力菲罗进入神庙并潇洒地昏倒在祭坛前时,有关贞洁的誓言变得困难了起来:她用一个吻救醒了他。大祭司看到了他们的行为,把他们赶出神庙。波力菲罗非常开心,但当他正要拥抱波利亚时,她却从他的怀抱中消失了。然后故事结束了——因为这一切不过是个梦。
正如书籍史学家E. P. 戈尔德施密特(E. P. Goldschmidt)所说,这本书表达了“一个书呆子的狂喜”。他还评论道:“正如其他一些伟大的书籍,这本书也是由一个疯子书写的。”不过,这些人文主义的狂喜和疯癫,在语言和视觉美上都给人一种饱含愉悦的感觉。多亏阿尔杜斯,故事以一种清晰的字体印刷了出来,文字周围有大量留白。如果不考虑内容的话,其排版可谓清楚明了。书中附有木版画,可能是艺术家贝奈戴托·博尔多内(Benedetto Bordone)的作品。这些木版画描绘了废墟、游行和坟墓,还带有很多详细的文字介绍,让读者中的铭文收藏者也感到高兴。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