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被用来定义这种精心规划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冷漠无情特质——精神变态(psychopathy),意味着从根本上缺乏对其他人的同情心。这是生物学上对极致的冷漠无情的定义。但是骗子真的符合这种描述吗?把德马拉这样的骗子说成医学上的精神病真的公平吗?还是说,他们只不过和我们一样,只是更加阴险狡诈一些罢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谎言与骗子所设的骗局之间有本质区别吗?还是说,两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罗伯特·黑尔的“精神病态症状清单(修订版)”(Robert Hare’s 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是鉴定反社会与精神变态行为时最常用的评估工具。这份清单对责任感、悔恨感、病理性说谎、控制欲、狡猾心理、性滥交、冲动情绪、外在魅力、浮夸外表等特点进行评估,如果得分很高,就说明受测者属于精神变态,或者具有“受苦的灵魂”——很多人会这样说。精神变态者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处理感情。对于一个真正的精神变态者来说,他人的痛苦毫无意义。他们没有同情,没有悔恨,没有内疚。面对会让大多数人感到震惊的事物,如可怕的图片时,精神变态者的脉搏保持平稳,汗腺分泌正常,心跳不会加速。在一项对临床精神变态的研究中,面对困难的道德抉择时——例如,假设掐死一个哭闹的婴儿就能拯救整个村庄,而不这样做的话,包括婴儿在内的全村人都会遭遇不幸——精神变态者无法与非精神变态者产生相同的情感活动。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心力交瘁的选择。在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中,大脑中负责感情的区域会与负责功利性思考的区域交战,而精神变态者的大脑中则不会有这种交战。他们会显示出极端的冷漠无情。
黑尔指出,精神变态者大约占男性人口的1%,而在女性中则极其少见(但并非为零)。这意味着在你遇到的每100名男性中,就有一个人可能在临床上被诊断为精神变态者。但这个人是否也会是天生的骗子呢?
从某个层面上看,数据似乎显示骗子和精神变态者之间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系。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如果一个人身上存在与精神变态相关的神经缺损,他们就会表现出显著的精神不正常行为——同时也会表现出显著的骗子式行为。在创伤研究中,早期受过额叶极皮层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这些区域与精神变态相关——损伤的人会表现出与精神变态者和骗子极为相似的行为和性格变化。比如,有两位此类患者在研究中出现了说谎、操控他人及破坏规则的行为。他人对他们的描述是“缺乏同情、内疚、悔恨、恐惧等,对其行为的违法性毫不关心”。如此看来,精神变态这种生物学上的病态体质可以导致很多骗子式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