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断哪些人容易受骗时,寻找其个性上的共同点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起作用的因素之一是环境:关键不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你的生活当时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如果你正巧感到孤独或是无助,那么你就相对容易受骗。同样,如果你正经历失业、离婚、伤病或是其他巨变,或者遇到了财务危机,背上了债务,你也就更容易成为骗局的猎物。实际上,负债者也更容易落入与财务状况完全无关的骗局,比如购买无效的减肥产品等。
罗宾·劳埃德之所以会成为三牌赌局的受害者,原因之一就是她当时确实缺钱;更重要的是,她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如果这两个因素有一个没有出现,她很可能会带着钱包里的40美元直接离开。在当时的情况下,她“相信的意愿”比平时要强烈得多——我需要钱,因此我愿意相信那些钱是触手可及的。她心中的怀疑也比平时弱得多——在新环境下,重新调整对社交信号的解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你此前从未接触的环境之下更是如此。在另一天、另一座城市中,罗宾可能会一笑而过;而在那一天,在曼哈顿,她却落入了陷阱。
这有一定道理。通常,头脑冷静而富有耐心的人在经历生活巨变时会变得有点儿疯狂——我们会变得更情绪化,更冲动,更爱冒险。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察觉骗局,靠的正是对自己的情绪与冒险欲望的控制。一项研究表明,爱冒险的人比在风险面前相对保守的人受骗的可能性要高6倍。而在特定环境下,任何人都可能会铤而走险。生活跌入谷底时,人人都想尽快摆脱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平日里看上去荒诞不经的计划与建议也会突然变得诱人起来。在怒气冲冲时,我们会想找个方式发泄脾气。于是,平日里看上去像是赌博的事情也突然变得值得一试。受害者不一定是愚蠢或贪婪的。只是在骗子出现时,受害者恰巧正处于感情上最脆弱的时候。冒险和冲动不一定是我们性格中的固定特点,它们可能在特定环境下支配我们的情绪。
总体上说,受害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相信他人。一项针对诈骗案受害者的研究发现,情绪脆弱的人之所以容易成为骗子的猎物,有两个主要原因:他们更加乐观,也更加虔诚。换句话说,他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也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但话又说回来了,我们大家不是或多或少都会这样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