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一神教起源于古老的二元论。自巴比伦之囚以后,犹太的一神教受到“阿胡拉·玛兹达与阿里曼之斗争”的二元论信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威廉·布塞特(Wilhelm Bousset)为代表的宗教史学派认为,关于基督教在何种程度上受到伊朗式二元论的影响,还存有诸多尚未解决的疑点,但是基督教的天国与地狱之决裂、被拣选者与堕落者之间宿命般的差异都具有无可争议的古代二元论的特征。因此,尽管基督教否定与神敌对之恶的永恒性,但它仍然无限接近于犹太教——肯定天使王国与恶魔王国之共存——的《塔木德》思想或者卡巴拉思想。
《塔木德》与卡巴拉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恶魔的起源、名称及恶行的论述,《圣经》同样充斥着暗示恶魔之力的记述。亚当的堕落是以蛇为象征的恶魔诱惑的结果,该隐杀人恐怕也是听从了看不见的恶魔的教唆,就连耶稣也不得不在荒野之中抵抗撒旦的诱惑。耶稣经常将鬼从被鬼附身之人的体内驱逐出去。《新约》有时也把鬼唤作“污鬼”。换言之,恶魔学传统在伊斯兰、东方和斯堪的纳维亚等犹太文明之外的周边世界的民俗土壤中逐渐丰富,从而衍生出《圣经》中的传说故事。基督教教会无法完全禁止纷繁的传统教义,便将其与基督教教义叠加起来,创造出一种宗教性的共生体。将自然的狂暴力量人格化的信仰能够追溯到史前时代,无法与之抗衡的基督教只好将其划定为恶魔性力量并安置在新秩序之中。
若将基督教的恶魔与斯堪的纳维亚的火神洛基(Loki)相比较,两者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洛基和撒旦同样诡计多端,撒谎成性,有诸多恶毒和背叛之行。若再与波斯神话中的众德弗(恶神)之王阿里曼(Ahriman,即安哥拉·曼纽)相比较,基督教的恶魔与异教神的相似性更是一目了然。据《阿维斯塔》记载,恶神安哥拉·曼纽如诱惑基督的撒旦一般向琐罗亚斯德提出谜题,试图用花言巧语诱惑他。如此看来,基督教恶魔的特征并非独创,而是杂糅了地中海沿岸地区、日耳曼人部落以及波斯萨珊王朝神话与民俗故事之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