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宝石雕刻中,一只生物可能长有多个脑袋,脸直接连接在下肢上,上半身为野兽、下半身为鸟,或者动物的胸部和臀部佐以一张人脸……神奇的动物变形在宝石的图案中应有尽有。巴尔特鲁塞蒂斯借用老普林尼的《自然史》(第35卷第114章)中的古老名称,将这种具有多颗头颅或者头颅位置异常的生物命名为“格里尔”。这一词语在普林尼的原文中写作“Gryllos”,意思是“猪”。出生于埃及的讽刺画家安提菲洛斯(Antiphilus)最先用这个词语形容自己的画作。这个词最初一般是指对所表现形象进行了夸张的歪曲变形的绘画作品,后来也逐渐用于形容宝石雕刻的图案。人们相信刻有奇怪图案的宝石是一种具有魔力的护身符。
以下的若干实例便足以表明,古代异教性质的守护神格里尔曾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中零星地复活,比如在奥地利克恩顿州的古尔克的壁画(13世纪)中,三张脸拼接在一起,每个人的胡子都是其他人的头发。罗马时代的印章上也有类似的格里尔图案。苏黎世大教堂的祈祷席凸出部位的雕刻(14世纪前半叶)由三张或四张脸构成,而纳瓦拉国王特奥巴尔多一世(殁于1253年)采用古代凹雕宝石样式的印章上有着极其相似的格里尔图案。
兰茨贝格的赫拉德(Herrad of Landsberg)创作于12世纪末的细密画抄本《乐园》(Hortus Deliciarum)吸收了大量的拜占庭图像学与伊斯兰宇宙论的要素,她描绘了一种被称为“哲学之冠”的炼金术式三位一体的格里尔,据说三张脸分别表示伦理学、逻辑学与自然哲学。
图1 古代宝石雕刻中的格里尔
图2 多头格里尔,从左起依次是:古罗马的印章、克恩顿州古尔克的壁画(13世纪)、纳瓦拉国王特奥巴尔多一世用作印章的古代凹雕宝石、苏黎世大教堂祈祷席的雕刻(14世纪)
图3 “哲学之冠”,出自《乐园》,12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