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艺术在德意志及佛兰德地区的流行首先要归功于科尔马的画家马丁·施恩告尔(Martin Schongauer),而他的“诱惑”题材铜版画(1473年以前)的灵感来自E. S. 大师(Master E. S.)的木版画(1466年)。不过,尽管圣徒与成群的恶魔在空中飞翔的构图有传说典故可循,但马丁·施恩告尔是第一个将其付诸笔端的人。他开创的主题被日后的克拉纳赫、扬·曼丹(Jan Mandyn)、约阿希姆·帕蒂尼尔(Joachim Patinir)、梅尔滕·德·福斯(Maerten de Vos)、扬·德·科克(Jan De Cock)等人继承。
如此不可思议的空中飞行(或空中浮游)图究竟是想表现圣徒的宗教陶醉,还是想说明恶魔的拷问亦是一场神所赐予的试炼、一个促使圣人抵达无我境界的契机?然而,画家刻意创造出恶魔驮着圣人在空中飞行的意象,使得情况更加暧昧不清。圣人心中疑窦丛生,难以辨别恶魔与天使。
圣人想必为心中的种种疑惑所苦。这些来折磨自己的恶魔是神的使者吗?若果真如此,自己是否应该对这场神的试炼表示感恩与喜悦?但若它们真是恶魔,我一时大意而沾沾自喜,岂不是中了恶魔的奸计,屈服于诱惑了?可真正的恶魔具有驮着人类在空中飞行的能力吗?……
施恩告尔,《圣安东尼的诱惑》,铜版画,15世纪
诱惑诞生于疑惑。恶魔的诱惑便是要制造疑惑。自然世界本应是永恒不动的,但在圣人周围蠕动的怪异生物不断激荡着自然世界,不断播下疑问的种子,迫使圣人做出答复,去理解这一切。恶魔试图让圣人对它缔造的无秩序之现实产生求知欲。然而,无论做何解释,对世界产生怀疑都是抛弃信仰的第一步。若想坚持信仰,务必放弃解释世界的意志,将视线从现实世界移开。无秩序的现实必须被遮蔽。圣人深知,见者必将毁灭,每一个怀疑主义者都将堕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