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鲁迅解读《水浒传》】
这部书有一层大长处,就是把金圣叹的评和序都删去了。
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他能在那个时代大胆宣言,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位置,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这是何等眼光!何等胆气!又如他的序里的一段:“夫古人之才,世不相沿,人不相及:庄周有庄周之才,屈平有屈平之才,降而至于施耐庵有施耐庵之才,董解元有董解元之才。”这种文学眼光,在古人中很不可多得。又如他对他的儿子说:“汝今年始十岁,便以此书(《水浒》)相授者,非过有所宠爱,或者教汝之道当如是也。……人生十岁,耳目渐吐,如日在东,光明发挥。如此书,吾即欲禁汝不见,亦岂可得?今知不可相禁,而反出其旧所批释脱然授之汝手。”这种见解,在今日还要吓倒许多老先生与少先生,何况三百年前呢?
但是金圣叹究竟是明末的人。那时代是“选家”最风行的时代;我们读吕用晦的文集,还可想见当时的时文大选家在文人界占的地位(参看《儒林外史》)。金圣叹用了当时“选家”评文的眼光来逐句批评《水浒》,遂把一部《水浒》凌迟碎砍,成了一部“十七世纪眉批夹注的白话文范”!例如圣叹最得意的批评是指出景阳冈一段连写十八次“哨棒”,紫石街一段连写十四次“帘子”和三十八次“笑”。圣叹说这是“草蛇灰线法”!这种机械的文评正是八股选家的流毒,读了不但没有益处,并且养成一种八股式的文学观念,是很有害的。
—— 胡适「《水浒传》考证」
火眼狻猊补 董斯张《吹景集》:临海人陆姓者,从镇南腾冲卫携一兽皮来,至吾里。予取视,兽一头二身二尾八足,耳若豕,尾亦如之。头则虎,毛则兔,尾黑毫细软类人发。头阔尺有六寸,身长倍头。陆云:兽迅走有绝力,出点苍山,日啖羊,积不可算。獠百方捕之逸,乃以药毒羊,兽中饵始毙,獠亦不晓何物也。胡僧阿摩那者,乌思藏来,具多闻慧。獠以问僧,曰:“是名火眼狻猊(音俊倪,又音酸儿,惜不言出何经典),西域间有之,出则望国兵。且笔数语云:火眼狻猊,曰万兽君,厥首惟一,牝牡各身。中食狮象,迅蹄蹑云,饥喷烈焰,足兵尾火(二尾形如火字,八足形如兵字)。出现世间,剑戟天下(此明神熹时事也。未几,闯献燎原,此言遂验)。有其殪之,可以弭祸。按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实本于此。然耐庵已先载其名于此传,则非明季始有之矣,虽好古如遐周,强记如志伊,亦不能著其出自何书。然则耐庵之奇编秘籍,岂真得之嫏嬛福地中耶!浩博如斯,我何从测其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