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者:西方宇宙观念的变迁》
【英】阿瑟·库斯勒
「献给Mamaine」
▷2014年版序:https://shimo.im/docs/2wAldwK9zLt5NZAP/
▷1968年版前言(图1-2)
▷1959年版序(图3)
据阿瑟·库斯勒的说法,科学革命的领导者(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在推翻中世纪的宇宙观时,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明确表示,这并不是在质疑科学取得的巨大进步。他的观点是,科学进步远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理性进步过程,而是不稳定的,往往是偶然的——一个杂乱无章、脱节的事件,非理性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库斯勒批判的不是科学,而是流行的“科学神话学”:
科学的发展通常被认为是沿着直线上升的一种清晰而理性的发展;事实上,它走的是一条曲折的之字形路线,有时几乎比政治思想的演变更令人困惑。尤其是宇宙理论的历史,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之为集体性强迫症和受控性精神分裂症的历史;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发现到来的方式令人觉得更像是一位梦游者而不是一台电脑的表现。
——「2014年版序」
月球上的山比地球上的要高得多,月球上生长的动植物也要高得多。“生长的速度很快。所有东西的寿命都很短,因为它们很快就长得非常大……一天之内就成长衰老。”这里的生物非常像巨蛇。“暗面的生物没有固定和安全的栖息地;它们成群结队地迁徙,一天之内就穿越它们生活的整个世界,跟随退去的水域,或者步行(它们的腿比骆驼还长),或者飞行,或者坐船。”有些动物可以潜水,它们的呼吸非常缓慢,以便能够在深海里躲避烈日的烘烤。“那些停留在水面上的,则被正午的阳光烤熟,成为后来的流动兽群的食物……必须呼吸的那些动物,退避到洞穴里,靠狭窄的水道里的水过活——水流在遥遥路途中逐渐降温,最终变得可以饮用。等到夜幕临近,它们就外出捕猎。”它们的皮肤多孔,呈海绵状。但是,如果被白天的炙热不知不觉地灼伤,皮肤到晚上就会变硬、焦枯、脱落。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喜欢在中午晒太阳。但它们只在接近洞穴的地方晒,以便能够迅速地全身而退……
在一段很短的附加说明中,开普勒还描写了亮面的生物居住在城市里,四周环绕着墙壁——就是月球上的那些大坑,但开普勒仅对其形成的工程学问题感兴趣。在书的最后,杜拉库图斯被梦中的一场暴雨惊醒,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被史前巨型爬行动物的梦魇惊醒了,当然开普勒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难怪亨利·摩尔受到《梦》的启发,后来写了一首题为《哲学的噩梦》的诗。更有趣的是塞缪尔·巴特勒在《月球上的大象》中对开普勒的诠释:
他答曰:月球上的居民,
正午艳阳高照时,
住在地下洞窟里
深8英里,方圆80英里
(它们立时在此设防
抵御太阳和敌人)
因为他们,
比起住在地面之上的
被称作暗面人的
粗鲁的农民,
要更开化,
他们之间争战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