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本书的结构安排为:首先以墨家的中心思想,即从尚贤到非命的十项主张(十论)开篇,随后摘录《非儒下》篇、《经上》篇、《经说上》篇、《公孟》篇、《公输》篇、《号令》篇。
二、每部分先列出译文,其次是原文和注释,最后是解说。十论以外的篇目不注释。

关注

无视鬼神的存在,这种思想并不限于儒家。兵书《尉缭子·天官》篇说“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汉书·艺文志》的兵书略说“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坚决否定阴阳家的兵法学说。同样的,《孙子》也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篇),否定了靠鬼神预见未来的思想。而《六韬》则说“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不可以治胜败,不能制死生。故明将不法”(《群书治要》卷三十一引《龙韬》佚文),以及“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将不法,而愚将拘之”(《通典》卷一百六十二引《六韬》佚文),以更加尖锐的言辞,否定了鬼神的存在。兵家这些否定鬼神的言论,说明他们把战争的结果看作明确的现实现象,这比起儒家的部分主张,甚至更加激进了。
如上所述,在先秦思想界,主张鬼神存在和否定鬼神存在的思想系统并存,而整体来看 ,依然是前者占据优势。然而,在前者的系统中,也有下面的说法:“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管子·心术上》篇),“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管子·心术下》篇),“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中庸》),“至诚如神”(同上),将鬼神与人心的状态结合起来,把鬼神形而上化、内在化的尝试也颇为兴盛。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