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文所引墨子和吴虑的对话,墨子年轻时的目标,在于“饱天下之饥者”“暖天下之寒者”“救诸侯之患”。在这三点之中,前两者是为了救济天下人,不让他们饿死冻死,救济的对象自然就不是富裕的统治阶层,而是苦于维持生计的普通人民。
如果只看到以上这一点,并且把墨子的出身推测为工匠或刑徒,当然就容易得出结论,认为墨子思想活动的动机和目标,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批判统治阶层,并要求改革已有的身份秩序和社会制度。然而,这种看法完全是误解,是把狭隘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墨子的结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墨子还提出了“救诸侯之患”这个目标。他要救济的对象,并不只限于人民,还包括了各国的国君,有更广的范围。
以上这点,在墨子放弃了个人实践的路线,转变方针,从事思想活动后,也依然没有改变。墨子以自己的思想游说时,把其教化的对象设定在一个广大的范围,从“上说王公大人”直到“次匹夫、徒步之士”,他所期待的效果当然也就很广泛,即从各国安定的统治,直到士人和平民的个人修养。
总之,墨子思想活动的动机和目标,并非出于偏颇的立场,为某个特定身份阶层的利益代言,而与其他阶层敌对。墨子基于全世界的视角,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无所遗漏地拯救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