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本书的结构安排为:首先以墨家的中心思想,即从尚贤到非命的十项主张(十论)开篇,随后摘录《非儒下》篇、《经上》篇、《经说上》篇、《公孟》篇、《公输》篇、《号令》篇。
二、每部分先列出译文,其次是原文和注释,最后是解说。十论以外的篇目不注释。

关注

接下来再看《庄子·天下》篇的记载,观察战国末期墨家学者的生存状况。《天下》篇说,“后世之墨者”信奉墨子的理念,“多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他们衣衫褴褛,脚踩木屐,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连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他们还认为“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把这种穷困的形象和繁重的劳动,看作身为墨家学者的证据,为此感到自豪。可以说,墨家学者的这种生活状态和思想意识,说明他们专注于实践墨家思想,是这种思想纯粹的信徒。
观察这两则材料,再回顾第一节论述过的《墨子》墨语诸篇的相关内容,对比之下,我们不免为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别感到惊讶。孟胜麾下的一百八十名墨家成员集体自杀,在这个事件中,已经完全看不到墨子时期的弟子形象,那些懒惰而不诚实、只重视高官厚禄的利己主义者已经无迹可寻。这种变化几乎让人怀疑,开山鼻祖墨子和第三代钜子孟胜,他们领导的还是不是同一个团体。这说明,墨家作为一个思想团体,其纯粹度有了飞跃性的提升。
与开创时期相比,墨家学者的思想意识更加激进了,这从《庄子·天下》篇中“后世之墨者”的形象可以看出来,他们安于朴素的生活,始终刻苦勤勉。此时的墨家学者完成了一个大的质变,他们的实践活动显得过激和偏执,并具有超凡脱俗的自我牺牲精神,这种质变后的鲜明特色,就镌刻在了历史的记录之中。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