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究每一个行为的最深层的含义和原因的批评用在一个人身上很合适,但用于诠释一件艺术品则很危险。绝对而彻底的分析使得艺术走向虚无。因此,当芒福德先生在诠释梅尔维尔时——分析他的哲学、心理、宗教和性生活——他写得很好,但当他继续去诠释梅尔维尔的诗歌,就没有那么成功了。因为你在“诠释”一首诗时只能将它归结为譬喻——好比吃苹果是为了它的果核一样。就像古老的丘比特与赛姬的传说那样,有时候不要寻根问底会比较好。

——「评刘易斯·芒福德的《赫尔曼·梅尔维尔》」

关注

马克·宾尼是年轻一辈作家中比较有趣的一个人,但在这里“年轻一辈”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六十岁以下”。我敢说他的年纪大约是三十岁。他的有趣之处在于他的局限性:他对其他同龄人深有感触的重大问题完全漠然。
譬如说,他似乎毫无政治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对他毫无影响。他没有描写现代小说中司空见惯的自由知识分子被极权主义手段摧残的题材,而是为你描绘了由下等人、破落户和臭味相投的一无是处之人构成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所有的社会都同样残暴,而且说到底他们都同样没有力量去进行抗争。他的第一本书《下等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关于流氓无产阶级的作品。它描述了对社会现状犬儒式的逆来顺受,而这正是罪犯和无赖的特征之一。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压迫你,你的存在就是为了犯法,这就是生活的正常秩序,你不会想去反抗它。众所周知,窃贼通常会投票给保守党。感化院和监狱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拥有大型图书馆,风味独特的监狱文学就此诞生了。当然,它所描写的世界是非理性的,但并不比股票经纪或专利药品贩子的世界更加疯狂。

——「评马克·宾尼的《大风车》、艾丽卡·曼的《黯淡的灯光》、乔治与韦登·格罗史密斯的《小人物日记》」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