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如图)
▷导论:https://shimo.im/docs/m8AZM9d0pailn1kb/
我希望从历史学和心理学术语的角度,把我从经验所抽象而出的思想与既有的知识联结起来,而不是列举许多个案来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我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我的论述需要某种历史的正当性,而是希望我能把自己身为精神医学专家的经验,从狭隘的专业领域带入比较普遍的知识脉络当中。如此一来,连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心理学专业人士也可以在这种知识脉络里运用这些来自心理学专业领域的经验。如果我自己不确信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理学观点具有普遍的意义与应用性——所以,最好能在普遍的知识脉络里,而不是在原来的专业假设的形式里作处理——我其实不敢把这些心理学观点与既有的知识衔接在一起,因为人们会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在侵犯其他的领域。
——「序言」
如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使用的方法是根据患者所属类型的理论,那么它就无法解决患者的压抑问题。换句话说,依照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外倾型会把从无意识浮现出的幻想归结为驱力的内容,而内倾型则把幻想归结为权力意向,但精神分析学所得出的这些结果却只会让原本的状况失去平衡。由此可见,这种分析方法只会强化既有的类型,扩大类型——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之间的隔阂,却无法促使它们相互理解和调和,而且会贬斥,并再度压抑出现在无意识幻想里(例如,梦境等)的一些其他功能的片段,从而导致个体的内在分裂。这也难怪有一位批评者曾经声称,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一种精神官能症的理论。即使他的说法可能带有恶意,或是为了逃避严肃处理相关问题的责任,但在某种程度上,他确实言之有理。总的来说,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它们都只能反映某一类型的特征。
这两位心理学家的理论都排斥想象原则(Prinzip der Imagination),也都贬抑幻想的重要性,充其量只是把幻想当作一种符号学(Semiotik)的表达。实际上,幻想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因为幻想还体现了其他的心理机制,也就是说,幻想会在内倾型身上显露出被压抑的外倾,而在外倾型身上显露出被压抑的内倾。被压抑的功能会停留在无意识里,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所以仍不成熟,仍处于古老而原始的状态,无法与更高层次的意识功能协调一致。不过,人们无法接受幻想主要还是因为无法认可这种无意识功能的特性。基于这些理由,所有把适应外在现实当作主要原则的人也会认为,想象(Imagination)是无用的、可以丢弃的东西。尽管我们都知道,任何出色的想法和创造性的行为都来自人们的想象,都在人们所惯称的“婴儿期幻想”(infantile Phantasie)里酝酿成型。其实不单是艺术家,所有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把生命中最了不得的东西归功于他们的想象。幻想的动力原则属于轻松的游戏性质,它也是孩童的特点,因此会显得与工作的郑重原则格格不入,不过,人们如果不玩幻想的游戏,就不会产生任何创作性质的作品。我们当然很感谢想象的游戏带给我们无法预见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因为幻想的荒诞性与不被接受性而藐视它,那就太过短视了!此外,我们还应该切记,人们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就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我在这里会说“也许”,是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幻想如果只是原始材料,便不具有可利用性,因此也毫无价值可言。人们倘若想从幻想中发掘出富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先让它们获得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