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如图)
▷导论:shimo.im/docs/m8AZM9d0pailn1kb

我希望从历史学和心理学术语的角度,把我从经验所抽象而出的思想与既有的知识联结起来,而不是列举许多个案来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我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我的论述需要某种历史的正当性,而是希望我能把自己身为精神医学专家的经验,从狭隘的专业领域带入比较普遍的知识脉络当中。如此一来,连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心理学专业人士也可以在这种知识脉络里运用这些来自心理学专业领域的经验。如果我自己不确信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理学观点具有普遍的意义与应用性——所以,最好能在普遍的知识脉络里,而不是在原来的专业假设的形式里作处理——我其实不敢把这些心理学观点与既有的知识衔接在一起,因为人们会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在侵犯其他的领域。

——「序言」

【第二章 席勒对于类型问题的探讨】

我从席勒的许多个人特质中得出一个结论:席勒属于内倾型,而歌德比较倾向于外倾型,如果我们不把歌德本身突出的直觉力列入考虑的话。在席勒那些关于理想类型的描述里,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他在其中所显露的自我图像。席勒的论述会因为本身所属的类型而出现一种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们如果想更全面地掌握席勒的思想,就不该忽略这个事实。这种局限性会使内倾型的席勒更容易发挥本身某一种已达到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功能,却难以表现那些发展不完全,且带有劣势特征的功能,而且这些劣势特征还因为本身发展不足而必须依附在这些功能之下。由此看来,席勒的论述实则需要我们的批判和指正,而这种局限性也促使席勒使用了一套缺乏普遍适用性的术语。因为席勒属于内倾型,所以,他和内在观念之间的联结远远强过他和外在事物的联结。至于内倾个体与内在观念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偏向情感还是思考,就视个体的类型倾向于情感型还是思考型而定。

关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恶魔就是来自无意识的干涉,也就是无意识情结(unbewußter Komplex)自发地侵袭意识过程的连贯性。无意识情结和恶魔相似,会乖张地干扰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因此,古希腊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时期的人们会认为,重度精神官能症患者就是被鬼魂附身。当个体坚定地站在某一方时,无意识就会站在对立的另一方来反抗个体。新柏拉图学派或基督教的经院哲学家只要支持绝对的精神化,就一定会注意到这种现象。西内修斯主教曾指出,魔鬼具有想象的本质,这个说法十分有价值。正如我在前面所探讨的,在无意识里与被压抑的劣势功能相联系的正是这种幻想的要素。个体(个体核心的简称)倘若无法与两种对立的功能区分开来,就会与它们完全等同,而导致内在的分裂,于是便成为一个痛苦的、矛盾的存在。以下是西内修斯的看法:
这种本能的精神——也被虔诚的人们称为生命的精神——会变成上帝以及外观多变的魔鬼和图像。在这种精神里,人们的灵魂遭受着折磨。
精神因为介入了驱力而变成“上帝以及外观多变的魔鬼”。西内修斯主教这个独特的想法其实不难理解,如果我们还记得这个心理事实的话:感知和思考本身都是集体的功能,而且个体(即席勒所谓的“精神”)如果无法和这两种对立的功能有所区隔,就会消融于其中,而成为一种集体性的存在,也就是一种类神性的存在,因为上帝就是“无所不在的存在”这个集体概念。这位托勒密城的主教还表示,“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灵魂遭受着折磨”。人们如果要脱离这种困境,就得让自己和这两种对立的功能区分开来,也就是让精神先下降到深处,在那里与客体纠结交缠,从而变得“潮湿而粗野”;等到它被苦难净化而变得“干燥和炽热”后,它便会再度上升,还能以现在的干热状态区别于从前在地底停留时的潮湿。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