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我们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人们常常使用错误的衡量标准——人们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也羡慕别人拥有这些,却低估了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在对这种情况做出概括性的判断时,我们很可能面临一种危险:忘了人类世界和人的心理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有一小部分人,让他们同时代的人钦佩不已——尽管他们的特质和成就与大多数人的目标和理想大相径庭,但他们的伟大也正在于此。人们无疑容易认为大部分人全然不会关心这些伟人,毕竟只有少数人欣赏他们。不过,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和行为存在差异,人们的“愿望冲动(wishful impulses)”也千差万别,所以事情也许并非那么简单。

关注

让我们继续讨论普通人和他的宗教——这是唯一称得上宗教的宗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歌德针对宗教与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所说的名句:
懂得科学与艺术的人,同时也一定懂得宗教;
但是两者都不懂的人,那他就只能做个教徒!
这句话一方面将宗教与人类的两大最高成就对立,另一方面又声称,关于它们在生活中的价值,这些成就与宗教可以相互代表,相互替换。如果我们也打算让不懂艺术与科学的普通人脱离宗教,很明显我们就得不到这位诗人的权威支持。我们将选择一条特殊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欣赏歌德的名言。生活,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过于艰苦。它带给我们太多痛苦、失望和无法完成的任务。为了忍受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一些权宜之计。正如特奥多尔·冯塔纳告诉我们的:“没有辅助结构,我们将无能为力。”这些权宜之计大概有三类:强力转移注意力,这使我们对自己的痛苦不以为然;替代性满足,这可以减轻痛苦;麻醉物,这使我们对痛苦麻木。某些办法是不可或缺的。伏尔泰想到了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他在《老实人》(Candide)的结尾部分建议人们耕种自己的园地;科学活动也属于这类转移。替代性满足,例如由艺术提供的替代性满足,是与现实相对立的幻想,但是多亏幻想在精神生活中发挥了作用,所以它们在心理上仍然是有效的。麻醉物影响我们的身体,改变它的化学成分。在这一系列方法中,我们难以发现宗教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跨出这个范围去看一看。
人类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已经提问过无数次,但我们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也许不可能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某些提问者还补充说,假如最后证明生活是无目的的,那么对他们来说生活就丧失了全部意义。然而,这种威胁什么也不能改变。相反,看起来好像人类真的有权利对这个问题不予理睬,因为这个问题源于人类自以为是的品性,我们已经熟知许多其他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没有人探讨动物的生活目的,除非,有人说动物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服务。但是,这个观点也站不住脚。因为,有许多动物,除了作为人类描述、归类和研究的对象外,没有别的用途。还有无数种类的动物,由于它们生存和灭绝的时间太早,人类都没有见过,所以连这些用途都不具备。于是,又只有宗教能回答人类生活的目的之问。“生活是有目的的”这种观点伴随着宗教体系而兴衰,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基本不会错。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