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我注意到:但凡有人打电话来找你,而你碰巧不在,于是他留下口信,请你一回来就给他回电话,声称有要紧事,那么这件事八成是对他要紧,而不是对你要紧。如果要送你一样礼物,或是帮你什么忙,大多数人都会保持克制,而并非急不可耐。所以,我回到寓所更衣吃饭前,只有那么一点时间可以喝杯茶、抽支烟、看看报纸,这时却听我的女房东费洛斯小姐告诉我说阿尔罗伊·基尔先生打电话来,请我立刻给他回个电话,我便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不理睬他的要求。
“是那个作家吗?”费洛斯小姐问我。
“是的。”
她亲切地瞥了一眼电话机,问道:
“要我为你拨通他的电话吗?”
“不用了,谢谢你。”
“要是他再来电话,我该怎么说呢?”
“请他留个口信。”
“好吧,先生。”
她噘起嘴,拿了空水瓶,朝屋里扫了一眼,看有没有不整洁的地方,然后走了出去。费洛斯小姐非常爱看小说。我坚信她看过罗伊写的所有小说——她见我如此怠慢罗伊,便心怀不满,这说明她很欣赏罗伊的小说。待我当天又回到寓所的时候,我发现餐具柜上有一张她写的留言条,字迹粗大、清晰:
基尔先生又来过两次电话,问你明天是否可以和他一起吃午饭。如果明天不行,请你告诉他哪天合适。

关注

久久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作家年纪越大就越应该受到尊崇?有一阵子,我觉得文坛的后起之秀对二十年都没有写过有分量作品的老作家大唱赞歌,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们不再担心这样的老作家跟他们竞争,觉得赞扬一下老作家的成就无损他们自身。谁都知道赞扬一个你并不担心能成为竞争对手的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这样会对你真正的对手造成威胁。不过,这未免把人性看低了,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将这种观点公之于世的,不愿被别人视为卑鄙小人。经过苦思冥想,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年龄超过普通人寿命的作家之所以能在风烛残年时得到普遍的颂扬,真正的原因是聪明人过了三十岁就什么书都不看了。如此,他们年岁越长就越觉得自己年轻时看的书是好书,有着灿烂夺目的光彩,于是就愈加看重和称颂这些书的作者。当然,这样的作者还必须再接再厉,不断在公众眼前亮相。他不能满足现状,以为写一两本杰作就够了,而应该再写四五十本无足轻重的作品作为这一两本杰作的垫脚石。这是需要时间的。他的作品即便不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也应该有一定的分量,能够叫读者惊叹不已。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