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撞救援紀錄 相關
文字描述提及鳥類尸體的處理。圖片是庫柏鷹(Astur cooperii)的骨架。
撞玻璃死亡的鳥會被送去本地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做成標本納入館藏以供科學研究。因爲撞死的鳥太多,博物館的冷凍設施積壓了很多鳥類尸體。作爲新晉無業游民,我去做處理骨架標本的志願者了。
具體的工作簡單地說是吃皮蠹的剩飯:
鳥類尸體解凍后先由志願者大概把皮肉都切掉,然後拿去喂皮蠹。皮蠹會把剩下的肌肉軟組織等等吃掉只剩骨架。皮蠹吃完后骨架會被撿出來冷凍,殺死骨架裏面沒被抖落的個體。因爲種種原因(冬季溫度低,肉和組織比較乾硬等等)皮蠹可能會剩下一些邊邊角角需要人工處理。
館藏管理員很抱歉地和我說這個工作沒有技術含量又很枯燥。又補充說是挺重要的步驟,因爲沒有人做這一步,標本製作過程就瓶頸了。總之先試試看,不喜歡也可以隨時退出不繼續做。
新手從中型鳥類開始做:每隻鳥的骨架放在一個小桶裏被氨水泡著。倒出來熱水冲一冲,一點一點拿手術刀和鑷子把剩下的組織(主要是肌腱)和卡在骨骼裏的皮蠹清除。清理好的骨骼放進紙盒晾乾,等待下一步處理。
整個過程(比如徒手捏蟲子)意外沒有預想中的惡心。只是氨水的味道留在鼻腔裏有一陣才慢慢消失。另外感嘆自己多年的做烤鷄吃鷄翅吃鳳爪的經驗派上了用場……
到城裡趕上晨歌還未落幕,意外聽到了黃褐森鶇的鳴唱。歌聲不大,在環繞綠地的高樓間彈跳,同車輪碾壓路面和遠處的警笛聲纏在一起。很多人認為黃褐森鶇有「最美的歌聲」。是否最美我不知道,但每次聽到牠的歌聲胸中都被很巨大的情感盈滿。
為了少走幾步路,帶了望遠鏡查看遠處地上的東西是小鳥還是垃圾。結果「垃圾」走近看發現是撞暈伏在地上的灰嘲鶇……抱歉。灰嘲鶇很可愛的!後來又在一棟樓邊看到了極小的一隻鳥,比戴菊還要小。是蜂鳥!沒有學習過「拿捏」蜂鳥的手法,提心吊膽地捉牠進紙袋。牠沒有掙扎也沒有發出聲音,只有心跳砰砰砰砰地敲在我的手指上。運送牠去「急救車」的路上聽到了紙袋傳出振翅的響動,希望牠到了醫院可以順利恢復!
後來在博物館的時候,資歷最深的科學家從冰櫃拿出來兩隻白喉歌鵐,舉到其他研究者(和我)面前要大家「聞一聞」。大家有點疑惑但毫無顧慮的湊過去嗅。結果是楓糖味道的?!科學家這才說他覺得很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說自己的猜想是牠們撞死前是在楓樹花中覓食,沾上了這個味道。
一个小陶土罐,这里是敲击罐壁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