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阅读记录是真诚的,但远不够坦率。换一种更悲哀的说法,我习惯和擅长自我审查并从中获得安全感。既然预设了阅读记录会被任何人看到,我自然而然选择了大多数同好能接受的话题和表达方式写它,否则很可能被当作异类或者被割席。尽管前面描述了诸多期待,我对回应从未抱持乐观幻想。

显示全部对话

忧天将压,避地无极。不知何时起,我久久沉溺在外部秩序崩坏的痛苦中,厌倦我写出的陈词滥调,对一切文本丧失兴趣——这种状态直到我重读东帝才好转,我将阅读记录作为临时避难所,重建内心的秩序感。逃避可耻但有用,我对作者充满感激。

作者和其他同好必无法理解。从交流中,我感到她们都是非常单纯的女生,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幸福乐观地生活,偶有烦恼但还好,就像年少的我自己。作者尤其单纯得让我忧虑,她能在微博上发自己的定位,倾诉生活的苦恼,半点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都无。在早期网络时代这很寻常,只是今时可非往日啊,我冷汗直流地看着这些,不知该如何和她说才好。或许是我对个人隐私格外应激,也或许我对人性过于悲观,就像马普尔小姐说的“头脑像个污水槽”。

显示全部对话

如此期盼,也是尽量回避(寒暄、客套、联谊等)网络社交。但我依然盼望着回应,哪怕需要付出社交消耗。

早期网络论坛初兴时,我常浏览的某论坛组织同读活动,楼主发布读书笔记,网友跟帖讨论,虽然人烟稀少,你来我往的回复极慢,但讨论质量很高,气氛松散自由。这对我影响很深,成为我心中的网络交流范式:它应该像个冷清的留言板,参与者在没有社交压力的环境下充分思考和回应,如果没整理好思路,可以晚一点回复,一周、一个月乃至更久都可以。

这是对同好交流的期待,对作者的期待略有不同。作者是最特殊的同好,不仅是最理想的讨论对象(之一),而且能给予确认——哪些讨论不符合实际,哪些有可能——在最理想的期待中,我希望这是在完结后,就像经历了若干逆转来到推理小说的最后一章,侦探揭晓谜团。读者的思考是一种整理,作者的反馈是再整理,不断从“无序”到“有序”,符合我对秩序感的心理需求。但这天还需要很久以后才会到来。

显示全部对话

20241018第二阶段小结

从2018年决定写东帝阅读记录以来,磕磕绊绊地进行了6年(未完),始料未及。

原以为的理想状态:我在3到6个月内完成阅读记录,花一周写完总结,任它们如漂流瓶一样沉入网海。以此为锚点的3年后,一无所知的作者开始复更作品,又3年后完结,久违的热烈讨论中,"漂流瓶"被连带搜索到了,激起一点微弱的浪花——但等到再3年后,我才能发现并与作者交流。

如此期盼,映照着我对即时讨论的畏怯与焦虑,因为从心理到能力都力有未逮。

回看了前面的小结,大段拖泥带水惺惺作态,小片真心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无法忍受,决定重新来写。自剖很难,尤其对习惯逃避现实的我来说,但既然要记录和观照,那就需要再坦率一点,不然怎么也写不完的。

显示全部对话

然而世无可避。我逐渐意识到追求纯粹的文本交流是不可能的,即便这交流再无声。因为虚构的世界也是经由创作者的现实经验和阅读经验构建而成。

显示全部对话

翻阅《第二阶段小结草稿》的嘟文,竟是去年9月写的,打算用page写了一口气贴也没做到(还是碎片式更适合我)。我还以为这是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前的事呢,有点震惊。也许因为时常都在想这件事,并不觉得离它很远。

精疲力竭的状态已持续大半年,本月累到顶峰,几与熬鹰无异。我对抗的方法是在桌面支架放了本以前看不下去的《谈艺录》,得暇看一两行,不认识的字查会。因为太累,如今看《谈艺录》不觉其艰涩难读,就像不爱喝茶的人突然受用了冷泡茶的滋味。

找脂粉味香水看到一则香评:贵妇肖像是一支恰如其名的、人物形象饱满的油画肖像。玫瑰被广藿、公丁香和焚香的气味重重压制,犹如一位风情万种的贵妇被外在看似正装华服严肃考究的着装掩盖住了她婀娜性感的身段,这种被层层掩盖的禁欲系性感就像身着正装但肌肉快要从衬衫里爆出来的男人一样令人垂涎。

没看之前觉得挺好闻的,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一款油炸肉丸子,因为老板厚道,肉不掺假,排队求购者络绎不绝,大包小包买回去硬邦邦地冻冰箱里,一吃吃一周。

有点想买小样试香,努力屏蔽掉扑面而来的重油肉丸子气息。

显示更早内容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