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今天看《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这本书一开始就说自己运用的方法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结构主义的方法,我不太明白这个结构主义的方法是什么。
既然和找因果的方法不一样,看来就是不去找一个结果的原因。
可是我怎么觉得人类思考的方法就是找原因呢?
我觉得这本书有点难读,而且是因为他遣词造句造成的难读。而且用一些让人不明白的词。
而且他举得这个例子也不令人信服,太阳当然也有它的来处。

噢,说了这么一大堆,其实就是想说马克思主义解释不了中国和外国为什么不一样。有局限性。

然后就开始讲西方的深层结构是一直向外追求超越的,中国则是静态的希望事物平稳不变。额。
应该说这是统治者的愿望吧。
夜不知道他说的西方是那几个国家,专指那几个参与大航海的国家吗?还得加上美国吧。
然后他的论证方法就是列一些词汇。

原来他不光是说古代,还说到1949及以后了。当然,目前为止确实也没有很大的区别。

@xioazhenaxxl 看了一段,不知所云。结构主义不应该是将因果排除在外的,反倒应该是一个更加纵深立体的因果体系吧。这个人对结构主义的理解就让人觉得怀疑。感觉他很可能把他的思想懒惰藏在大家读起来不顺畅,也因此难以追究的话里。

@ak_Consfanze_aK 就感觉他有点东西,但是太多话是为了让自己的那点东西看起来很厉害,很成体系。

@xioazhenaxxl 从你反馈的几条来看我觉得很不成体系诶。比如说什么西方具有一种向外开拓的超越性,可问题是这不是西方单一的文化心理啊,而是启蒙带来的现代性呀。中国得到启蒙的阶层也想着向外开拓的超越性,只是影响力有限,又不代表中国的“集体意识”就是静止的,前现代的。我觉得他连一些基本的思想传统溯源都做不到,完全出于主观感受,试图建立一套不依赖啊任何思想传统的“结构”。但这是不可能的,就算建立了,也完全经不起推敲。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