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条)
第一种是聚成大水滴的方式,这需要一种东西叫凝结核(condensation nuclei). 能做凝结核的东西很多,在海上可能是小盐粒,在陆地上可能是各种尘埃,泥土尘埃、矿物尘埃、植物尘埃等等,一般小于 0.001 mm,燃烧产生的烟雾也行(火积云 pyrocummulus 的形成),这些凝结核就像是牡蛎里的沙子,让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变大,形成云. 然后云形成后继续越变越大,15-30 mins 后可产生降雨. 但这种情况不多见,更常见的降雨都是第二种:先变成冰后融化的.
第二种就比如发生在这个雨积云上,云层上面温度很低,低至零下了,但那些小水滴并不结冰,它们需要一种结冰核(icing nuclei),这个结冰核类似于牡蛎里的沙子. 高空中的小水滴对结冰核的要求很高,结冰核要比凝结核大很多,0.005-0.05 mm 左右,而且得是岩石矿物材质的才行,天上哪有那么多正好的结冰核呢,所以那些小水滴就不结冰,就那么作为液态的僵持着,零下十几度也没在怕的. 这种状态叫做 supercooled state. 这个英文非常酷😎
(转下条)
液滴(如雨水)在整个下降过程中的形状是如何变化的?
https://daily.zhihu.com/story/9751273
这是一个很全面很科学的讨论~
@zero 你就是灵魂画手吧
@unagi 没错!我喜欢画画!
@zero 泪滴形状是代表水的符号 就像在画面上写
水 水 水 水水 水
水水 水水水 水
水水水 水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水
一样 不是象征性表达 感觉也没错啊 (漫画画得好好!)
@164 哈哈哈哈哈能得到你的肯定我超开心啊!!!但你不应该说“1样”而不是“一样”的吗哈哈哈哈 难道你不是原来那个人了
(接上条)
但如果温度再冷一点,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它们就不那么挑剔了,遇到差不多的结冰核它们就结冰了. 它们的结冰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外面先结成固体的壳,里面还是液态,接着里面结冰,体积增大,把外面撑破,整个冰晶碎裂,成为其他 supercooled state 的小液滴的结冰核. 连锁反应就这样开始了,就像滚雪球一样,大家齐齐结成固态,固态又比液态更容易附着小液滴……足够大的时候,重力也足够大了它们就开始降落,穿越下面温暖的空气时融化成液态,成为雨降落到地面. 这第二种降雨过程是更为常见的模式,这个过程叫做 Bergeron-Findeisen process,因为最早是这两位同志最先研究清楚的.
降雨有很多好处,比如 desalinating the ocean,我理解就是去除海里的盐,让地球上有可以饮用的水;去除天空中乱七八糟的污染物什么的.
雨滴的形状不是眼泪的形状,见图,作者说坚持把雨滴画成眼泪形状的小孩应该受到惩罚(
还提到一位歌手 Frankie Lymon 和他的流行歌曲《why do fools fall in love》,我听了,20 世纪 50 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