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弗兰茨·卡夫卡的现实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力的空间。“我头脑中的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1913年6月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句话。卡夫卡的现实生活少有例外地发生在波希米亚省城布拉格一带地区,而虚幻帝国的经验却是无限的和无边无际的。赋予他的文学创作以灵感的,只有一小部分来自这一外部现实的各个地区。他的幻想世界奇怪地似乎没有受到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的触动。20世纪初决定欧洲命运的各个重大事件对卡夫卡的生活看来没起什么作用——他的书信和日记均未对它们给予较大的重视。
——〔前言〕
自1898年起,人们便逐渐变为只给街道、广场和区域安上捷克文的交通指示牌。新的民族运动受到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支持,它自1891年起便由团结一致的青年捷克党作为其在议会中的代言人。针对德意志人的有时市侩式的教育要求,捷克人指出他们自己有独立自主的文化本体,它在一种以欧洲现代派为基准的文学中,在一种丰富的音乐传统中(有杰出的作曲家如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以及在一座得到公认的民族剧院(有一部世界闻名的歌剧)中反映了出来。然而在政治冲突尖锐化的过程中,这样的自我担保和自我维持的合法表现形式带上了一种意识形态的色彩。所以在一些民族运动人士中出现的对经济地位牢固的犹太市民的忌恨往往具有反犹太主义的性质。在这些捷克人小团体中,虽然由托马斯·马萨吕克在1900年创建的人民党和自世纪之交起增强起来的社会民主党拒绝反犹太主义,但是像瓦茨拉夫·布雷斯诺夫斯基这样的青年捷克党政治家们却公开以犹太教的敌人的面目出现。“jste Žid”——“您是犹太人吗?”这个问题,1920年5月卡夫卡这样给米莱娜·波拉克写道,在捷克语中带有一种特有的侵略性的音调:“您没看到,在‘jste’中拳头如何捏紧并积聚了膂力?以及然后在‘Žid’中那快乐的、不会出错的、飞快向前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