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弗兰茨·卡夫卡的现实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力的空间。“我头脑中的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1913年6月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句话。卡夫卡的现实生活少有例外地发生在波希米亚省城布拉格一带地区,而虚幻帝国的经验却是无限的和无边无际的。赋予他的文学创作以灵感的,只有一小部分来自这一外部现实的各个地区。他的幻想世界奇怪地似乎没有受到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的触动。20世纪初决定欧洲命运的各个重大事件对卡夫卡的生活看来没起什么作用——他的书信和日记均未对它们给予较大的重视。
——〔前言〕
〔1岁,1884年〕
流传下来的早期的照片似乎与卡夫卡的胆小孩子自我画像是一致的。它们往往向观看者展现出一个看上去胆怯畏惧的男孩,他的黑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它们试图吸引住那在拍摄的瞬间闪出的镁光似的。卡尔·罗斯曼,长篇小说《失踪者》(1912—1913)的主人公,回忆起他小时候曾“不得不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看着摆在他面前的那台机器”。在成年后的照片上还有这种因闪光的亮度而显得像是中邪了的眼神(“这种梦幻般的目光我只在闪光灯下才有”)。一张估计是最早的幼儿照片上,这个1岁幼儿光着脚坐在沙发椅上;卡夫卡1912年11月评论这张照片说:“当时我大概还是完全自由自在的,我似乎很惬意。”在后来的照片上,他这样认为,他却越来越受到管教,被当作他父母的“猴子”了。追随时尚拍摄的照片展示出孩子的变化无常的姿势,这些姿势都带有无聊的角色照的做作。一张大概是1888年拍的照片展示出这个露出倔强但同时也胆怯的目光的5岁男孩在摄影师工作室里手拿棍棒和帽子的带异国风味的情景。人工安置的布景——精美裱糊纸上海平面前的棕榈树——对于19世纪后期的照相馆来说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它们,像瓦尔特·本雅明所说的那样:“模棱两可地介乎刑讯室和金銮殿之间。”在所有流传下来的儿童时期的照片上父母都没在。儿子和父母在一起的照片我们一张也没有,这是偶然吗?